二手战场打得如火如荼,无人机的作用,在各种战场环境,其重要性已经凸显无疑。
无论是单兵作战。
还是小规模的遭遇战。
无人机提供的高空视野,以及敌方精确目标位置,已然能够决定一场战斗的最终走向。
在这种情况下。
军方反应迅速。
联系国防署。
下传国家航空工业集团。
要求其生产一款,单兵便携作战无人机。
任务层层下发。
最终落到了611所,曾经主持研发过翼龙这种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黄从南院士身上。
黄从南是一个严谨的人。
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
他就将自己调整到了一个空杯状态。
小型新能源无人机与大型燃油动力无人机有本质区别。
其首先要攻克的难关,便是续航!
也就是电池!
军方给出的基本需求,是满足高隐蔽、高强度、高烈度的作战环境下,无人机至少保持2小时基本续航!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黄从南当即从内部入手。
调阅各大科研院所有关新能源电池的研究。
无果。
又将目光投向民营市场。
考察了包括byd、宁德在内等十余家有电池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
却连2小时基本续航的四分之一都难以达到!
这一下子,就给黄从南整迷糊了。
他能想到任务很艰巨。
却没想到竟如此艰巨?
各个地方,找不到现成能用的电池。
那只能着手自己研究。
可不研究还好。
一研究,又是一个头比两个大。
电池容量做大。
体积和质量就没法控制。
体积和质量控制住了。
电池容量就不达标。
整个一死胡同。
黄从南在胡同里面转了一圈又一圈。
最后给笔一撂。
这不是人干的事!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通过下属汇报,陆枫的直播间进入了他的视野。
起初没太当回事。
市面上那么多实力雄厚的新能源厂商都不达标。
一个据说是刚刚跨界做新能源车的户外集团,就能异军突起?
黄从南不信。
哪怕陆枫爆出3000公里续航,他都不抱有太大希望。
哪怕车子在追尾中结构完整,他也只是微微惊艳。
毕竟,拉力赛车级别的车架,也能做到如此。
直到……
陆枫爆出,标准版本30万售价,却上了2000公里续航那一刻,黄从南才恍然一惊,瞬间挺直腰板,属实给吓了一跳!
自己好像是看走了眼?
这家名叫星火的企业真有两把刷子?
他们敢卖这么便宜,难道电池技术真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