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跟哥哥歇一会,刚刚写了不少字。”
袁春抬头看了一眼,笑道:“你们两人过来,这里还有点心,一人吃一块。”
小儿子欢快地扑了过来,大儿子则文文静静地小步走过来,不徐不急,拿起剩下的一块桃酥,慢条斯文地吃起来。
“涛儿,我想明天你跟弟弟一起去报名,他也到了可以开蒙的年纪了,你们兄弟一起上学下学,我也放心些。”
“那娘,家中银钱够了吗?”
“够了的,这你不用操心,你看看,那是我给你做的书包,弟弟的下午再,回头我给你们一人做一套长衫。”
“娘,我也能去吗?”
“能,怎么不能?去了要好好听哥哥的话,去了学里听先生的,读书要用心。”
“知道了,哥哥,我下午再多写些字,再把三字经背一遍,好不好?”
汪涛笑着看兴奋的弟弟,心里却担心这样家里的银钱不够用,娘亲又要辛苦了。
汪老三走进来:“娘子,我跟大哥说好了,他答应佃咱们的田种,还说回头带牛把咱们的那块地犁一遍。”
牛是老汪家的,分家时归了大房,但农忙时可以商量着用几天,但要以大房为先。
“老三,我决定了明天给林儿一起报名,他也到了读书的年纪了,后天去镇上买些笔墨。”
“那银钱够了吗?”
“够了的,就买最便宜的,我再卖些绣品,给先生准备些拜师礼,腊肉家里是有的。”
“那行,等下我煮碗面疙瘩,下午再考考他俩,三字经百家姓家里有一套,回头我再抄一套出来。”
“行。”不过三天,两人已经进入了这里的生活,没有一丝违和感,真不愧是三十年的老夫老妻。
前世她就喜欢缝缝补补,老娘给她买的缝纫机她用了三十年,家里的睡衣,床上的被单被套,脚上的拖鞋,都是她自己做。
原身也自小跟亲娘做针线,好胜心也强,做衣服绣花样样拿的出手,也就是在汪家这些年,外面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就是这样,她都一直护着手,外出做事总是带着自己缝的布手套,不敢毁了吃饭挣钱的家伙。
所以,哪怕又瘦又黑,手上起了茧,光滑还是光滑的。
一下午,她缝好了小儿子的书包,又把两个儿子的罩衫裁好了,晚上老三看书时,她还可以在一边缝,缝衣服不比绣花,她眼睛不看都可以缝,不伤眼睛。
晚上她坚持自己做了晚饭,蒸了一碗鸡蛋羹,家里养了三母一公,每天两三个鸡蛋,勉强够家里吃,炒了一个腊肉大蒜,一个咸菜肉丁,碎米煮了稀饭,能省一点是一点,晚上这些也够了,不少人家如今一天两餐,农忙才一日三餐的。
她家起码天天一日三餐的。
“娘烧的真好吃,稀饭都好吃。”小儿子不遗余力地赞扬,大儿子边吃边抿嘴笑。
袁春心里一阵柔软,这可能就是儿子的前世,他们合该就是自己的孩子。
“嗯,你们多吃点,吃完早点睡,从明天起,你们三天天早起,绕着院子跑步,读书没有好身体是不行的。”
两个儿子吃惊地看向父亲,汪老三老神在在地吃完嘴里的饭,看着儿子点点头:“你们娘说的对,天天绕院子跑十圈,等放假了我教你们一些简单的拳脚功夫。”
“爹,你会功夫?”汪涛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相信呢?
汪老三脸一红:“也不算是功夫,强身健体而已。”也就是军体操还有五禽戏,当年不经意间跟人学的,不能算功夫。
袁春点点头:“你们爹的确是会些,回头你们俩好好跟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