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宴后,苏小婉的名气更响了。
宴会上的故事也在坊间流传开来。
“听说是太常寺卿的女儿,明知天后生气,还敢当面喊冤,真是个孝子。”
“就是那个,九岁就能作诗,十三岁琵琶大成的苏小婉。”
这倒不是夸张。
九岁那年,父亲以“树”为题考较自己。
苏小婉一气呵成,顷刻之间写诗一首。
父亲很高兴,还把这件事记录在家谱大事记中。
太常寺有一个来自西域的乐师,名叫裴路,是太常寺乃至整个长安最顶级的琵琶演奏师。
被称为“琴圣”,与“书圣”花夕拾一样,是“琴、棋、书、画”四圣之一。
苏小婉的琵琶,就是他教的。
十三岁时,她已学成。
裴路告诉她:“我的琵琶技艺已经全都教给你了,再想要提高,就要看你的悟性了。”
来教坊司点名苏小婉弹唱的文人雅士和官宦子弟不计其数。
甚至有人不惜一掷千金,只为见她一面。
司丞每天笑裂了嘴,把她当成金字招牌。
她的要求,也都尽量满足。
把她伺候好了,就等于伺候好了金山银山。
苏小婉让颜洛儿搬来和自己住。
这样不光方便照顾,也方便教她弹琵琶。
七月十五,中元节,朝廷有盛大的法会。
颜洛儿问:“苏姑娘,今天我们去西市,你需要买什么东西吗?”
在教坊司,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女伎外出的日子。
她们可以在这一天放松的休息,出去游玩采买。
长安有两市,东市和西市。
她们最喜欢去的是西市。
因为这里有很多西域的胡商,可以买到稀奇古怪的玩意。
苏小婉被禁足三月,这期间是不准出去的。
她平时就喜静不喜动,所以这对她来说不算是惩罚。
“不用,我什么都不缺。你们去吧!”
午后,苏小婉坐在窗前。
她看着院子里的梧桐树,有感而发,轻声吟唱: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这就是你九岁时作的诗吗?”
李景瑜的声音突然在门外响起。
苏小婉心中一震。
他还是来了,虽然比预想的稍晚一些。
“是的,是父亲考较我时作的诗。”
李景瑜故作轻松的说:“整个长安都传遍了。”
“奥。”
两人面对着面,中间只隔着一道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