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辰的话引得所有都点头认同,长孙无忌张了张嘴,却是什么也没有说。
李二也对冯辰的haul深表赞同,问道“辰小子,你有什么办法?”
冯辰点点头说道“陛下,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好久,其实现在朝廷能做的不多,毕竟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出来,只能想办法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增加产量和提高农作物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李二听得不太明白,看向冯辰说道“你具体说说办法。”
冯辰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臣是这样想的,我民部虽然有专门管理农业的官员,但是他们的职责主要是负责统计每年各地的收成情况,并不负责如何提高百姓产量的职责,而且这也不是他们的专长所在。所以臣觉得朝廷可不可以成立一个部门,就如匠作监一般专门负责研发士兵用的刀剑和铠甲,他们也专门只负责研发农作物如何提高产量。像刚刚提到的生猪配种问题就由他们来专门负责,还可以研究喂养生猪的饲料让生猪长得更快,不容易生病等。”
随着冯辰的话,李二和百官眼睛渐渐地亮了起来,按照他的这个思路,这个新部门可以发挥很大、很多的作用啊!
李二急切的说道“辰小子,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都说出来。”
冯辰拱手,继续说道“陛下,成立部门还在其次,臣觉得还应该成立一个学校。”
“学校?”
“嗯,学校就是类似国子监那样有着先生给学生授课那样的。”
冯辰的话顿时引得大殿之中炸开了锅,对于成立新部门他们都是赞同的,毕竟有了新的部门,那就意味着会有新的官职出来,对那些官职其中很多大臣是有着想法的,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新部门任职,但是在里面给自家后辈谋一个职位,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了,至于说在新部门里面自家后辈能不能胜任,在他们想来就算不能胜任又如何,有着他们在朝中,只要再运作一番调往其他部门就可以了,毕竟他们需要的是让后辈进入官场的一个契机而已,其他的就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冯辰提出新建一所学校,听他的意思这个学校是对标国子监的,这怎么能行?要知道如果你进入了国子监学习那就意味着你一只脚已经迈入了朝堂,而现在国子监里面的学子大多数都是朝中百官的后辈,如果冯辰搞的那个什么学校成立了,他们担心会对国子监的学子进入朝中的名额造成影响,对自家后辈进入官场增加竞争。
李二也没有想到冯辰的想法这么大胆,很是意外,但也很心动,毕竟对于国子监里面李二很清楚,如果任由其像现在这般,将来即使把那些世家大族给打压下去了,大唐还会出现新的门阀世家,其中国子监将会变成一个学阀控制的地方,朝堂的官员也会慢慢被学阀给垄断,到时候他李唐的江山就不一定是李唐的了,这也是李二想要推行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到百官的反应,李二不由皱眉,因为现在就可以看出百官和国子监之间已经形成了利益关系,这是作为帝王的他不允许的,不然这些以后都会是对帝王权利的变相削弱。当下怒喝“都给朕安静,听辰小子继续说下去。”
百官顿时安静了下来,作为人精的他们知道,刚刚他们的反应惹得李二不快,甚至有了别的想法,至于为什么,他们也很清楚,当先百官都不再说话,暗中和自己关系较好的眼光交流。
“辰小子,你继续说。”
冯辰这个时候也有些犹豫了,一是百官的反应让他明白,若是学校真的成立了,要么他妥协让百官的后代也能来到学校学习,但是那样一来学校成立的初衷就变了,也没有成立的必要了,他不是觉得百官的后代不行,而是在这些官员的心中若是为后辈选择学习的地方,他们的第一选择仍然还是国子监,只有被国子监刷下来的那些后辈他们才会考虑送到这新成立的学校里面,但是既然被国子监刷下来,那么就证明他们的后辈不够优秀,甚至就是一个纨绔二代,不学无术的那种。
这样的人冯辰肯定是不收的,但那样就会得罪百官。别说他冯辰现在只是一个县伯了,就算是李二,他在很多时候也会顾忌各方面势力然后做出一些妥协,因为即使帝王,其实和百官也有着微妙的平衡,如果这个平衡一旦打破了,那内乱也就随之而来了。
想到这些的冯辰,脸色阴晴不定,所有人都看向他,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语。
最后冯辰还是决定一步一步来,步子迈太大的话容易扯着蛋,在百官们的注视下缓缓说道
“我刚刚说学校用国子监做例子是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学校的作用,但是我提议成立一个新的学校它的作用在我的设想之中不是和国子监那般,不然的话为何成立一个新学校,直接把国子监扩大规模不就好了?”
冯辰话让百官都松了一口气,原来冯辰口中的学校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决定冯辰说得也对,与其新建一个学校还不如扩大国子监的规模,此刻有部分官员都已经开始琢磨着如何向李二进谏把国子监给扩大一下了,他们决定冯辰这个思路很好
李二其实也松了一口气,毕竟现在对于国子监还不能动,它里面的利益关系太过于复杂了,而且目前首要解决的还是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大族,当下又对冯辰提出的新学校来了兴趣,很是好奇他这个新学校又是做一些什么的,当下说道“辰小子,那你成立这个新学校又能做些什么呢?”
冯辰这个时候已经想好了,学校成立先教授一些新东西,而且不能和国子监现在的学子学习的起冲突,等以后再一步步教授其他的东西,慢慢取代掉国子监,这个事急不得。在冯辰的眼里国子监的学生不能说没有用,但有用的实在不多,反而把很多好苗子给浪费了。
想到这些,冯辰开口说道“陛下,各位大人。刚刚我说过我们需要成立一个部门,主要是为了针对农业方面来做研发,但是不知道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就是研发人才的问题。当然,各位大人肯定会说我大唐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想要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对吧?”
见到部分官员点头,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真正的重臣却是紧皱着眉头在深思,冯辰也没有在意,继续说道“各位有没有想过,我大唐人杰地灵这点我是认同的,但是如果我们成立一个学校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那样会不会让得我们大唐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来使用呢?”
这个时候,房玄龄若有所思,然后看向冯辰,问道“冯县伯,不知道你想要成立的学校用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冯辰有些意外的看向房玄龄,他没有想到对方这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意图,点点头后说道“科技人才,新学校要培养的是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李二听不懂,他看向冯辰,等待对方的解释。
冯辰点头,然后开口继续说道“对,就是科技人才。我刚刚提到的研发农业的人才他们就属于科技人才,他们从事的事业就是科技方面的东西。”
冯辰直接把刚刚提到的农业研究拿出来举例,这样一说百官和李二就大致明白了何谓科技。
见到他们听明白了科技是什么后,冯辰才继续解释道“我的想法就是新学校专门就培养科技人才,除了农业方面的。还可以培养其他方面的,比如研究工业方面的,嗯,工业的话像织布、造纸、烧制瓷器这些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工业,还有 数学,呃,数学就大家熟知的数论等等这些。总之一句话,大家可以理解成培养比工匠更高一级的人才。”
冯辰话音落下,百官沉默,他们不赞同但也没有反对,毕竟他们明白了冯辰的意思,在他们看来冯辰这个学校说白了就是培养一些工匠而已,而工匠在他们观念里面都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人,根本不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威胁。
这个时候孔颖达却是脸红脖子粗的跳了出来,向李二一拜,然后说道“陛下,臣要弹劾冯县伯,他提出的这个什么学校简直是其心可诛,臣请陛下责罚他,以免他再祸乱朝堂。”
冯辰有些意外,楞了楞后就明白了孔颖达为何急不可耐的跳了出来,自己和他有过节,当然冯辰只是认为有过节,在孔颖达看来冯辰和他是有着深仇大恨,毕竟对方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现在全大唐都知道他娶小妾的事了。
李二看向冯辰,意思很明显让冯辰自己搞定,这个事在李二这里也觉得朝廷出钱又出力的只是为了培养一些工匠之人,未免也有些得不偿失了,若这意见不是冯辰提出来的,而是其他大臣的话,李二早就直接开口驳回了。
冯辰收到李二的示意之后,看向孔颖达,问道“请问孔博士,我怎么就其心可诛了?我又是如何祸乱朝廷了?要是你说不出来一个一二三,那今天我可要想陛下建议让你回老家好好养老去了,毕竟年级大了总说胡话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这个胡话在朝朝堂之上,陛下面前说,那样除了浪费陛下和百官的时间之外,我想没有其他的作用,哦,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恶心人。”
冯辰可谓是毫不给孔颖达留任何的情面,小嘴叭叭的,把孔颖达都给说得有些恍惚,过了良久才回过神来,当下冷哼道“哼,还敢在这里巧言令色。从古至今,士农工商这是祖宗留下来的不边至理,只有士子才是我大唐的根基,而你冯辰现在却要把低贱的工匠抬到学堂之上,和士子一般学习,美名其曰建立什么学校培养人才?我且问你,你适合居心?”
冯辰人有点麻,他觉得和一个人讲道理其实不难,但是和一个完全老顽固讲道理那就难了,显然孔颖达就是一个十足的老顽固,对方不会接受其他的思想,一切的标准在他那里就只有他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祖宗之法,而这种人是不能够让他接受你的思想的,因为他根本不会听,哪怕是一丝一毫。
无奈,冯辰决定不理对方,因为说得再多也是无用,转身对李二行礼,然后看向百官,发现部分官员在孔颖达说完之后,也是点头认可。
把所有的反应都看在眼里之后,冯辰缓缓开口“陛下,各位大人,对于孔博士的话,我不反对也不赞成。”说到这里,见到孔颖达就要开口,冯辰立即大声喝到
“你给我先闭嘴,安静的听我说完,活了一大把年纪了,难道不知道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打断别人是特别没有教养的事吗?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我在这里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