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冯辰没叫自己叔,而且自称臣。李二脸色也恢复正常,他刚刚是因为把冯辰当自家子侄的心态所以才会对冯辰有那样的态度,他不想也不愿冯辰长歪。此刻听到冯辰自称臣,明白此刻冯辰是以臣子对待君王的态度来谈论此事,当下也正色的说道“哦?此话怎讲?”
看到两人从叔侄相称变成君臣对话,场中其他人也正色的注视着一切,谁也不敢说话。至于尉迟宝林和程怀默两兄弟,他们三人在李二到来后就向李二恭敬行礼之后和冯辰父亲一起去到楼下招呼那些街坊邻居去了。
冯辰深吸一口气后道“陛下,对于商人于我大唐的作用是怎么看待的呢?”
“士农工商,商人多重利,投机取巧,贪利而不义,总而言之商人于我大唐弊多于利。”李二脱口而出,这个回答冯辰没有意外,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导致的。
“陛下,商人通过买卖货物来赚取利润,他们把货物在我大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经过各种艰辛地运送,通过这种方式来赚取利润。这一点大家认同吧?当然向那些世家豪族通过垄断来榨取普通百姓的在我这里他们不被称为商人,他们我称之为资本家。”
冯辰的话说完,李二想了想点点头说道“这一点朕认同。你继续说。”
“那么商人通过这样的方法经商,使得我大唐的货物在各地流通,这样一来我大唐各地就可以互通有无,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通过购买商人的商品使得他们手中的银钱流通了起来。如此一来我大唐才有了活力,自然而然的就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之中商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冯辰说完所有人都在沉思,他们不是特别理解。像是程咬金和尉迟恭则是一脸茫然,完全听不懂。不管他们这个时候也没有贸然开口问。
房玄龄率先开口问道“冯县子,你所说的这些我都认同,但是如果商人不经商而是也像农民一般种地,这样一来我大唐不是可以增加更多的粮食吗?而且普通百姓也不会因为购买商人的物品而平白无故被商人赚取了自己血汗钱啊?”
听到房玄龄的问题,冯辰有些悲哀。就连鼎鼎大名的房相房玄龄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可想而知商人这个群体为何在大唐富而不贵,社会地位如此的低了。不过冯辰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改变这一局面的,整理好心情后冯辰说道“房相,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
“什么问题?”
“为何商人为何出现,并且出现之后就这个职业就一直延续至今?”
“这个老夫到时未曾深思过,不知冯县子对此有何说法?”房玄龄似乎有些明白冯辰问这个的用意了,当下问到。
“商人这个职业的出现,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不曾断过。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商人在整个社会活动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他们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一直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他们为何没有被淘汰的原因,不然的话这个职业经过千年的演变早就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冯辰的话使得李二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开始深思了起来,越想越觉得冯辰这话有道理。
李二想了一会说道“辰小子,就算这样,商人不是生产,只会通过买卖来赚取利润,他们对我大唐又有什么好处呢?”
李二现在又叫冯辰辰小子了,说明他现在对冯辰的态度又和刚刚完全不一样了。只能说帝王的心思你别猜
“叔,我们大家手里都有银两,有了银两就可以拿着它去买东西对吧?也因此谁手中的银两多谁就可以说是富有对吧?”冯辰也自然切换不叫陛下,叫叔了
对于两人的称呼变化,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不错,然后呢?”李二说道。
“那么在这里我们不妨想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商人的纯在,农民生产粮食,工匠生产工具,士兵就只管打仗保卫我大唐。但是农民需要工匠生产的锄头种地,工匠需要农民的粮食生活,而士兵需要农民的粮食和工匠打制的武器,没有了商人之后,农民只能带着粮食去工匠那里换去需要的锄头,这样他们之间农民得到了锄头,工匠得到了粮食,那么士兵呢?他只会打仗,他只能让农民把粮食给他,让工匠给他打制武器。他却什么也给不了工匠和农民,如果是在战争的时候或许农民和工匠会愿意,但要是长时间没有战争呢?农民和工匠会愿意吗?即使一开始愿意,时间长了之后呢?人性都是自私的,我相信时间长了之后肯定会出现问题的,因为那样的话谁都想着去当士兵。”
冯辰的话使得几人沉思了起来,这些他们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一刻听见冯辰说了之后才发现原本习以为常的背后有着很多需要他们去深思的。
房玄龄继续问道“冯县子,这就是商人的作用吗?商人通过银两来衡量农民的粮食的价值,工匠制作的工具的价值,士兵打仗付出后的价值,再通过银两在他们之间把他们相互窜连了起来,使得社会得以正常的运转?”
冯辰有些诧异,自己只是简单的举一个小例子。房玄龄就能够想到这么多,不愧是房谋杜断中的房相,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不用多费口舌的解释。要是这些话和程咬金说,冯辰想想后果断放弃
程咬金
“房相说对了一部分,商人的确可以通过银两来串联起整个社会中各种职业的人群,使得他们只需要拿着银两在商人那里就可以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他们也只需要通过自己的职业,像农民用粮食,工匠用工具拿到商人那里去换取银两即可。”
冯辰还没有说完,李二就打断说道“不对啊,辰小子。就算没有商人,农民也可以拿着银两去工匠那里买工具,工匠也可以拿着银两去酒楼吃上一顿,这商人还是可有可无的啊?”
李二的话刚说完,冯辰立即道“叔,你说的这个很有道理,我接下来就要说这个问题。”
端起桌上的一杯清水喝了一口后,冯辰继续道“刚刚叔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没有考虑一个情况,如果一个村子他们都是生产粮食的农民,而生产工具的工具却在另一个相距很远的地方,那么他们之间每次需要对方的东西就得花上很多时间在路上,那么我们不妨设想在我大唐北方主要生产的小麦等物,而江南一带则生产稻米。现在长安售卖的稻米都是商人经过长途跋涉运送而来的,如果没有商人我想应该没有人会花这么多时间特意跑江南区买稻米过来吧?农民过去了可能就会耽误自己地里的耕种,工匠去了就耽搁了自家工具的制作,如此一来要想买东西他们只能选择离自己近的地方,如此才不耽误自家的生产。”
“的确如此,这样看来,是商人使得其他各行各业可以安心做自家的事。”房玄龄最先明白冯辰的意思,开口说道。
“不错,如果所有人都只能在自家附近的地方购买,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局面,就是我大唐每个地方物资不丰富,没有商品的流通。比如一个县他主要是产粮食,而他们县里没有铁矿,每次需要铁器都得去到有铁矿的县去购买,而有铁矿的县却又主要生产铁器,粮食产量极低,这样不但两个县的人互相之间购买对方的东西非常不变,还会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李二听到这里,连忙开口问道“什么问题?”他现在已经完全认同商人是不可或缺的了,现在通过冯辰的一番话,李二觉得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后面自己去思考的。不仅仅是商人的作用这个问题了。
“这个问题我成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县都在生产粮食而其他产物很少,那么这个县是不是粮食就变得不值钱了?而其他生活生产需要的东西因为只能去到别的县购买会使得这些东西在这个县变得很值钱?而另外一个有铁矿的县和这个县又刚好相反呢?”
冯辰话音刚落,李二立即说道“既然如此,那产粮食的县带着粮食去又铁矿的县把粮食卖了,然后在那里再买上需要的工具回到自己的县不就可以了?”
“是这个道理,那么叔你想过没有。我手里粮食多,只有在别的县才可以卖到高价,而刚好在那里又可以低价买到需要的工具,但是我一小点粮食卖出去后就可以买到需要的工具了,那么剩下多于的粮食我是继续卖了换成钱,还是留着等需要的时候再卖出去?如果都卖了,我买工具花不完,这钱之后怎么花?去买别的又得去到其他县,会不会耽误时间影响耕种?如果不卖的话又吃不完,那么第二年他会不会考虑少种一些粮食,反正多了也没有用处。”
冯辰的话使得李二不说话了,房玄龄这个时候恍然大悟,高兴的说道“我明白了,这就是冯县子开始说的商人使得商品流通的作用了。这种情况下商人就可以在产粮的县打量低价购买粮食带到另外一个县去售卖,之后又低价买上工具带去售卖,如此一来两个县的人在各自的县里就可以买到所需要的东西了,而商人通过这种方式也赚取到了利润,如此一来我整个大唐在商人的买卖下就可以更加高效的运转了起来。”
“可是如此一来,不就使得产粮的县粮食只能低价售卖,有铁矿的县也一样低价售卖工具了吗?而他们却需要高价在商人手中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了吗?”半天没说话的杜如晦开口说出自己的疑问。
房玄龄笑了一下说道“这个就是冯县子刚才说道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了,正如冯县子说的那样人性是自私的,有了商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赚取差价,那么商人自然不会只有一个两个,你说要是你看见我现在通过粮食和工具在两个县之间赚到大量的财富,你会不会也要跟着我做同样的买卖?如此一来做同样买卖的商人多了,那么相同的商品就多了。自然而然的商品的价格就会慢慢降下来,崔家的酒楼不是因为冯县子他们福禧园的缘故现在都半价了吗?”
房玄龄的话一下使得所有人都豁然开朗,也算是明白冯辰为何如此肯定商人的原因了。
这个时候一直都开口的秦琼却说道“那要是所有商人都联合起来故意低买高卖呢?”
听见这个问题后,所有人都看向冯辰。他们都没有发现在不自觉之中开始期待冯辰的想法了。
冯辰见所有望向自己,不慌不忙的说道“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出手了,当然朝廷不一定要使用铁血手段,可以使用商业上的手段迫使商人放弃联合。还是那句话:人性是自私的。”
听完冯辰的话后,几人都沉默了下来,一是因为冯辰刚刚那番关于商人的论述不得不让他们深思,二是因为冯辰小小年纪却有他们这些都不曾有的见解。
李二最先回过神来,看着冯辰说道“辰小子,明天上朝你早点来。”说完若有深意的看了冯辰一眼。然后问道“这火锅怎么还没有上来?”
听见李二的话,房玄龄等几人都是心中一动,看来冯辰这位大唐最年轻的勋贵明天过后不单单只是上朝旁听了
就在这个时候尉迟宝林一脸阴沉的进入房间。
“宝林哥,怎么了?冯辰问道”
“小辰,我们酒楼的厨师有两个走了,我刚刚出去打听到他们去了崔家的酒楼,崔家今天宣布也开始售卖火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