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已经有了,还要大量的钢铁,到时候才能修桥铺路,极大地改善交通条件。
当然,前期只能给每个省修一条主干道,支道要后面再慢慢修。
另外,还要想办法解决打隧道的技术问题,想办法把道路拉直。
其次,货币也没有统一,朱祁钰的货币改革还在准备当中,工部那边还没有拿出合格的新币。
而且,大明缺银矿 无法提供足够的银子。
白银在华夏大面积普及是从明朝中后期才开始。
这倒不是因为此前的华夏人不喜欢用银子,而是白银数量太过匮,无法作为一种人人皆可拥有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直到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流入华夏,明朝政府这才确立了银钱并行流通的制度,白银正式成为明朝的法定货币。
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
16世纪初,葡萄牙人率先来到马六甲、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并在这些地方开展殖民活动。
随后,西班牙人与荷兰人也相继抵达东南亚,并加入到这一地区的贸易网络中来。
欧洲人为了打开各地的贸易市场,往往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即用武力强迫对方接受他们提出各种条件。
可是东南亚地区在当时是明朝的势力范围,欧洲殖民者对这个庞大无比的帝国还是心存畏惧。
况且他们也希望加入到明朝的贸易网络中,从而获得更大商业利益。
不过,摆在欧洲人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他们手头没有具备足够吸引力的产品可以与明朝开展正常贸易,而且明朝对欧洲人加入朝贡体系也不感兴趣。
随着对明帝国的不断了解,西班牙人最先发现明朝对白银有着近乎无限量的需求,而西班牙却正好可以满足这种供应。
早年西班牙将美洲占为殖民,美洲的波托西(今属玻利维亚)和墨西哥又盛产银矿。
通过数十年开采,西班牙人已控制了数量惊人的白银,这为其加入东南亚-南海贸易网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西班牙人在进入马尼拉的数年后,开始把白银从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运到秘鲁海岸。
再由海路北运至阿卡普尔科,装载到每年冬末横渡太平洋的大型帆船上。
整个16世纪80年代,每年马尼拉帆船往返太平洋运送的白银约3吨左右。到了17世纪20年代,年均货运量已增至20吨。
虽然明朝官方对这种海上贸易并不太感兴趣,可活跃在东南亚地区的明朝商人却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商机。
他们将欧洲人急需的各种明朝商品从福建运至马尼拉换取白银再运回国内。
货物完成交易后,明朝商人无需将白银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或商品,因为白银在明朝就是最具价值的硬通货。
这也是到了明朝后期,士绅大族越来越富,而朝廷越来越穷的原因。
从西方流入的大量美洲白银都进入了士绅大族的口袋。
朱祁钰准备让人去美洲寻找玉米、花生、土豆和番茄等,正好可以派人把美洲的银矿挖了。
毕竟现在还是十五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就在墨西哥和秘鲁发现了银矿,要到十六世纪三四十年代。
自己早八十多年下手,那墨西哥和秘鲁的银矿就是大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