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我让婆子给你们送点儿热水热汤面来,你们一会儿吃了再休息吧。”
戎少卿约莫三十来岁的样子,人也长得略有些书生气,但是举手投足间却看着有几分练家子的意思。
他听陈冬月说话客气,安排又妥帖,于是立刻拱手道:“谢宋夫人关照。”
“不用客气,那我就不打扰戎大人你们说话了,先走一步。”
说完,陈冬月便朝戎少卿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不过她走之前,还不忘再上下看了张侍郎两眼。
张侍郎抖着嗓子,指着陈冬月的背影,朝严郎中他们道:“她,她,她~~~~她这么看我是什么意思?!”
“张大人莫生气。”严郎中长了一张长方形的脸,平日为人比较严肃,说话办事也是一板一眼。
不过他对陈冬月倒是评价不错,“宋夫人虽说话直接些,但是为人办事还是不错的,您就别老跟她争锋相对了。”
只知道咧着个大嘴笑的季崇宁也道:“就是,张大人您心事莫要那么重,那老大夫不是说了您气不得吗?消消气消消气。
我看戎少卿这回在聊州转了一圈,肯定收获不小,咱们还是先说公事吧。”
“确实,”戎少卿点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能得跟朝廷回报。”
“走,里面说。”张侍郎这会儿也不再矫情了,赶紧招呼了戎少卿进屋。
进得屋内。
人都还没坐定呢,戎少卿就说道:“这次咱们走遍了聊州府内的十二县,并未深查太多,但是发现的问题确实是不少。
除了被抓的集宁县县令,另外十一个县中,起码有一半以上的县衙是有问题的。”
坐在圆凳上的张侍郎差点儿没滑桌子底下去。
这聊州府还能不能好了?
有问题的县令肯定得查,要是真坐实了有问题,这让他一下子去哪儿弄那么多县令来啊?
关键这些县令中,肯定有不少年年考绩都是甲等的到时候皇帝要是怪罪起吏部来,他作为侍郎,肯定是会被尚书大人拉出去挡刀的。
哎!!
可张侍郎把事情想简单了。
就听戎少卿继续道:“可是聊州府内,官员的问题,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季崇宁放下了手中的扇子,“戎少卿这是查出什么来了?”
“既然县令不是最大的问题,难道孙知府确实问题也很大?”刑部严郎中猜测道。
而葛御史这会儿已经发火了,“这个孙知府!!!在聊州府盘踞了十几年,到底在干点啥?!我忍不了了,一会儿就写了折子,先参他一本!!”
“不不不,”戎少卿赶紧朝葛御史摆手,“聊州府内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官员的问题,而是百姓出了问题。”
“百姓出了问题?”张侍郎有些不明所以,突然,他好像懂了,“哦~~~你是说百姓生活困顿的事儿吧?这个得让户部想想办法,毕竟钱粮都在他们手上捏着呢。
这事儿倒是真得需要葛御史,到时候在大朝会的时候,好好参上户部一本。”
“不是不是,”戎少卿又摆手,可摆了两下,他又点头了,“百姓生活困顿,也是事实。但是接下去引发的问题,却更为严重。”
啊?
另外三位大人听得那叫一个云里雾里。
张侍郎还想再问,却听季崇宁突然开口问道:“难道是民间有人造反?”
什么?!
三人大人三脸震惊,齐齐看向了戎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