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立国200余年,勋贵、武将盘根错节,互相联姻,牵一发动全身可不是开玩笑。
举个简单的例子,查到一个卫所应该有5000多人,可眼下只有2000余人,你查还是不查?
不查吧,辜负皇恩,只要一查求情的人立马出现。
当然也经常有立下功勋封爵的人,比如李成梁就是个例子。
可是李成梁之后,几个儿子基本都受到重用,可再之后呢,很快成为了陈良弼这种勋贵。
“冰冻三尺,当然非一日之寒。可也有水滴石穿之说,你改变一点,我改变一点,时间长了慢慢的不就改变了。”
“方才我问你,你们可还有可用之人?实话跟你说吧,我选他们四个人,准备编练三千精锐。一旦编练完成,是要送到辽东打仗去的。”
“这一仗若是能胜,我会把他们调回来,继续扩充。有了战事,再调去打仗,如此一点点的训练出一支能打仗的军队。”
“若是你们有可用之人,可以送入其中,当年靖国公不就是少年从军跟随太祖平定天下当了百户。之后以千户随成祖出塞,再奉天靖难,最后立下大功,被封侯爵。”
“现在天下什么形势,你不会不知道,不管是即将到来的平定辽东、还是日后有可能的蒙古人南下,亦或者是随着气候异常,随时可能出现的流民、叛匪,还有一直不安分的西南,何愁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机会我已经给你们了,能不能把握的住,也全看你们自己。”
说完这些,朱由校起身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陈良弼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可终究什么都没有说出口。
出了大堂,朱由校有些后悔,他不该跟陈良弼说这些的。
或者说,现在不是一个好机会,最好的机会应该是自己登基之后,将所有的勋贵们叫到一个再说这事。
只是他也不知道,辽东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许会比历史上好很多,有了提前的准备,有了新式的火器。
或许未来的萨尔浒之战,一战灭了后金。
也许会打了一个胜仗之后,进入拉锯的阶段。
当然也不排除有可能,轻敌冒进,跟当年的土木堡一样,损失惨重。
可他觉得辽东的战事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不是第三种情况,打过一仗之后,能存活下来的也算是精锐了。
他突然发现,朱翊钧之前的策略或许是更好的,从全国各地抽调打过仗的军队打这一仗。
打赢了,他们可以回到各地,或许可能带动更多的士兵成为精锐。
最不济,也能让之前就参加过战斗的人,变得更加精锐。
可最后事与愿违,近十万大军,战死四万余人,死的恰恰就是精锐。
这一仗几乎葬送了全国拿得出手的军队不说,后续只能再次抽调军队。
这也使得西南防守空虚,奢崇明打着支援辽东幌子,率兵两万占据重庆。
后有安邦彦响应,于贵州起事。
这次叛乱从天启元年开始,持续到了崇祯二年,延续九年,霍乱四川、贵州、云南、湖广四省,百万余人死于战乱,史称安奢之乱。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眼下最重要的便是训练好这三千多人,三千纯燧发枪军队,到了辽东可以先做教官。
哪怕是被敌人围困,这三千人全军覆灭,也能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
只要战局不过于难看,大明凭借着体量磨也能磨死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