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些忠心的太监,做皇帝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
“朕之前与你说过,御下之道莫过于平衡,文官之间虽然彼此政见不同,可是他们在对付皇帝这件事情上,想法是一致的。”
“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相权越来越弱的原因。因此要对付文官这个群体,靠皇帝自己多少有些不够体面。当年朕…,算了不说朕了,当年太祖皇帝想的是文武制衡。”
“一开始这个法子倒也管用,只是英宗土木堡一战,勋贵们死伤惨重,一下子被打没了心气。”
“后来朝廷不得不用文官统兵,到了孝宗一朝,文官彻底做大。武宗这才重用宦官刘瑾,本人更是不顾脸面的自任镇国公,收了大量的义子。”
“世宗皇帝看不上这个法子,亲自下场,先是大礼仪之争,后来退居宫中,以严嵩为首辅,虽二十年不上朝,却能牢牢掌控朝局。”
“可惜自那以后,没人愿意当严嵩了,否则朕何必重用太监,不过朕始终还记得不能出现刘瑾这种权宦。”
朱翊钧从开国到现在的那些皇帝的平衡之道。
看的出来,他是很想学他的爷爷道长皇帝的,可惜的是没有道长皇帝那种魄力,再加上下面的大臣们不配合,一直没能得逞。
当年嘉靖皇帝自从太子死后,一直坚持不立储君,直到嘉靖三十九年,才让景王就藩,朱载垕这辈子都没有当过太子。
可惜的是,朱翊钧一开始就失败了,国本之争争了十几年,最后也只能服输。
“难道就不能任用贤明的大臣当政么?”
朱由校有些奇怪的问道。
“贤明?哪个大臣贤明?你以为现在的锦衣卫,还是当年的锦衣卫?就算是当年的锦衣卫,你能忍受身边有个魏征、寇准”
朱翊钧一脸的不屑,随即反问道。
听到这话,朱由校沉默不语。
明末这些大臣的尿性,他也是知道一二的,真要是做出一副虚心纳谏的姿态,这帮人会变着法的骂你。
就像自己的好弟弟崇祯那样,手下能干事的大臣,不是给弄死了,就是抓了起来。
剩下的一个个都以道德楷模自居。
让捐钱,不好意思,我们都是清官,没钱。
想迁都,不好意思,我们都愿意以身殉国。
想和谈,不好意思,那是秦桧才干的事情,我们都是精忠报国的忠臣。
因此最后这个好弟弟,算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其实这也正常,你一个皇帝不愿意承担责任,出了事就找人顶缸,大家才不愿意做出头鸟。
况且朱由校自认为,也没有受虐的倾向,闲着没事找一群人骂自己玩。
谁都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可大家都喜欢被人夸、都喜欢别人拍自己马屁。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长得再丑,也愿意别人叫靓仔,没人愿意被叫叼毛。
“你看,你也不愿意吧,所以这最好的办法就是制衡,除非你的能力很强,一个人可以完全掌控朝局,比如秦皇汉武、李世民、或者咱们太祖、成祖。”
“可惜的是,他们的权势是在打天下的时候就确立的,像你我这种,能做好守成之君就不错了。”
朱翊钧见自己大孙子不说话,笑了笑,接着又说道。
“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朱由校自认为没有这些皇帝的本事,只能多学多看。
“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开始,就陪朕看奏折,你先回去吧。”
见他这副乖巧的样子,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把他打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