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金庸武侠在国内“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但实际上,在整个八十年代,只有百花文艺出版社在1985年取得了金庸的武侠在内地出版的授权,而且这份授权出版的范围仅有《书剑恩仇录》一本。
除此之外,这些年当中让无数读者如痴如醉的金庸武侠,皆为盗版。
十年之中,国内的十几家出版社在未取得金庸授权的情况下,出版了几十种金庸作品。
民间盗版横行之后,更有不少冒名作品顶着金庸的名字在图书市场上大行其道。
林为民的第二把火,就是想把金庸的武侠引进到国内。
金庸的武侠在国内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引进后销量必定不俗,甚至有成为常销书的潜力。
程早春听完他的意见,脸色沉吟,思考了好一会儿,问道:“会不会太通俗了一点?”
“梁凤怡的恐怕比金庸的还要通俗吧?领导,其实我认为您也应该清楚,纯文学正在走下坡路。
一部纯文学作品轻轻松松卖几万册、几十万册甚至是上百万册的时候已经再也回不去了,我们不可能每年都指望国文社会押中一部《平凡的世界》或者《白鹿原》。
所以,社里图书的编纂和出版方向必须要有所调整。
我不是说要完全走通俗化的道路,但我们必须适当的将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出版比例进行平衡。
说句不中听的话,以后社里的纯文学作品出版,很有可能要靠通俗文学出版来养着。
梁凤怡的,还有金庸作品集的引进就是一次尝试。”
林为民说完这些话,眼神坚定的望着程早春。
程早春看着他的表情,自然知道这个想法应该早已在他心中成型。
程早春缓声道:“好吧,既然梁凤怡的作品都要引进了,也不差金庸的作品那就试试。”
得到了他的首肯,林为民的脸色轻松起来,程早春又问道:“金庸是你私下先联系一下,还是社里致函联系?”
林为民想了想,说道:“公事直接致函吧,等他收到之后我再给他打个电话。”
程早春微微颔首,“也可以。”
“那回头找你过目。”
国文社有规定,凡是向海外作者写信,必须由主管领导审定。
林为民是总编辑,按理说自己就能做得了主,不过为了避嫌还是让程早春看一眼稳妥。
起草了约稿信函之后,他交给程早春看了一眼,然后签字用印,信函邮出之后,林为民的精力暂时放在了审稿上。
当了总编辑,审稿仍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但跟以前不一样,他现在只负责社里重点出版物的终审。
除此之外出版方向的把握和出版选题的策划也是他的工作重点,比如他对程早春提出的引进金庸作品集,就属于这个范畴。
总编辑的工作一概括就是:把握出版方向负责图书质量,参与出版经营管理,带好编辑队伍。
最近林为民在做的这些事,图书书稿终审、制定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力主引进金庸作品集,都属于他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
快下班的时候,林为民接到了于华从嘉兴打来的电话。
《活着》发表之后的反响不俗,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于华很是高兴,来电话除了对林为民表示谢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林老师,《活着》出版的话,我是不是也能拿版税啊?”
才刚发表就想着版税的事,很符合于华的个性。
“可以。”林为民道。
于华欣喜,问道:“那社里打算什么时候出版我这部?”
林为民问道:“你着急用钱?”
“我之前不是和您说过我打算去燕京定居嘛,嘉兴这边辞了职,单位分的房子就要收回去了,我想在燕京买个房子。燕京的房子太贵了,我的钱可能不太够,早知道先不买电脑好了。”
于华说起买电脑的事,语气带着几分懊悔,但提到辞职后房子被单位收回的事却没有丝毫的不舍,他现在在嘉兴文协,文协给他分了一处三十平的房子。
“《活着》才刚发表不到一个月,要出版怎么着也得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房子的事伱先不需要担心,到时候你要来燕京,我可以让人给你先找个住处。”
林为民手里的房子都委托给了李光复做租赁,给于华找个住处很简单。
林为民的话让于华感到了安心,在燕京有这样一位熟人,他来此定居的过程中肯定能省不少力。
又过了两天,梁凤怡的三部《醉红尘》、《花魁劫》、《豪门惊梦》的样书出炉,送到林为民的案头。
梁凤怡的出版是由新h社出面牵线的,样书出来后,林为民第一时间联系了梁凤怡和新h社方面告知,这三部将会在半个月之后登上全国各地书店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