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苏子由和苏子瞻一大早就带赵仲针去了开封府衙。
包拯虽然是开封知府,但一个小孩走丢的小案子,还轮不到知府出面来,因此苏子由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包青天”。
接待他们的是赵校尉,他一身官服,约莫四五十岁的年纪,身材魁梧,面容黝黑。
听说是捡到丢失儿童,他翻开簿册,按照流程问了起来。
听到这俩兄弟竟然是最近京中有名的才子苏轼和苏辙后,他也只是多看了两人一眼。
不过在听见“右衙大将军赵宗实”时,他面色一变,猛地站起来,“几位稍坐,本官去去就来。”随后进了内衙去。
苏子由和苏子瞻面面相觑,又和赵仲针大眼瞪小眼。
“莫非是你爹报官了?”
赵仲针摇头,“应该不是,我爹还没那么聪明。”
苏子由:真是孝死你爹了……
没一会儿,急匆匆的脚步声传来。
“人在哪?”一浑厚的嗓音急道。
苏子由等人抬眼望去——来人一袭朱红色曲领大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革带,头戴幞头,脚登黑靴,他头发花白,但面庞竟然比赵校尉更加黝黑。
怎么会有这么黑的人?真的不是非洲人吗???
看这身官服打扮,品级应在四五品之间。这人很可能是开封知府——包拯!
苏子由和苏子瞻连忙行礼。
那人扫视厅内,看见苏子由先是一愣,然后才又看向中间的赵仲针。
他径直来到三人面前,对着赵仲针道,“你就是右衙大将军之子?”
赵仲针点点头,“正是,我是家中长子,名仲针。”
“可有信物?”
赵仲针点点头,从胸前掏出一块玉牌。
包拯弯腰双手接过,仔细翻看后又双手奉还。
“大公子请移步到后院稍坐,本官这就派人去通知赵大将军。”然后又看向苏子由兄弟俩,“这两位苏公子也请一道移步后院。”
三人便跟着赵校尉和包拯去了后院。
交谈中苏子由才发现,原来这赵校尉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张龙赵虎”之一的赵虎。
六品校尉,在开封府处理日常民事案件,是不是有点太大材小用了?
包拯看赵仲针的眼神很是热情、尊敬、慈爱,还关心他的课业和生活,让苏子由觉得怪怪的。
难道这右衙大将军赵宗实是个非常厉害的名将?
但是包拯很忙,没坐多久就去办公了。
赵虎事情也多,派了个衙役守着伺候,就也走了。
待人走后,苏子瞻低声调侃赵仲针,“小孩,你爹在朝中很有权势吗?怎么包大人对你这么客气。”
赵仲针皱眉纠正他,“我不叫小孩。”
苏子瞻耸耸肩,苏子由轻轻拍了他一下,以示警告。
却听赵仲针一本正经地道,“我父亲与我说过,朝中之人对我们客气,可能是因为我父亲曾经做过官家的养子。”
什么?!苏子由一口茶正要咽下去,猛地呛到了,剧烈咳嗽起来。
苏子瞻正要去帮他拍背,没想到赵仲针更快。
他一边帮苏子由顺着气,一边道,“子由哥哥,你慢些喝。”
苏子由都惊呆了——官家养子,那不就是后来的宋神宗?!
这小孩的爹是未来皇帝啊!
“咳咳咳……你你你父亲……”苏子由呛的眼泪都出来了。
苏子瞻拿出帕子替他擦着,“怎么了?子由可是认识?”
苏子由摇头:他算是知道包拯为何那样了。
古人对于君君臣臣的概念是刻在骨子里的,像包拯这样的老臣,会尊敬一个未来可能是皇帝的人,再正常不过了。
更何况,宋神宗能当皇帝,很大一部分原因靠的还是一众老臣。
三人等了半个多时辰,包拯回来了。
“大公子,令尊昨日述完职,今日一大早就已经离京了。”
“啊?!”苏子由三人都是一呆,那怎么办?
“不过本官已经命人快马去追了,只是赵将军走得早,却不一定能立刻追上。”包拯接着道。
赵仲针点点头,规规矩矩朝他行了一礼,“有劳包大人了!”
包拯很满意地点点头。
“包大人,那他……”苏子由正欲说话,被赵仲针抢先打断。
“大人,那我与子由哥哥先回怀远驿等着,就不打扰大人了。”
包拯抚了抚长须,“去吧。”
苏子由:………
苏子瞻:这小孩怎么看怎么不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