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彬骑的自行车是张小六家的,是在年中的时候买的,对外说是别人家不要了,自己捡便宜买过来的,实际上是在黑市淘到的。
考试前一天方彬去张小六家借的自行车,凭借着两家都关系,张小六自然乐意借给他们。
正是因为有自行车的缘故,到三点钟两家人才从家里出发。很多离县城远,没有车的知青更是半夜就出发了,生怕赶不上考试。
几人骑车在路上,时不时的就能看见有人组团在路上走着,大家都是一边走还一边念念有词。
到镇上的时候,天才刚刚亮,赵云山便让张青靠着他休息一会,养足精神。张青笑笑摇头,表示不用了,她不困。
孙思彤则是直接靠到方彬背上闭眼假寐,她刚生完孩子没多久,现在身体还会时不时的感到疲惫,也就没有逞强。
考场门口聚集了许多等待考试的考生,大多数人还拿着书看,希望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能多记几个题。
其实也能够理解,高考停考了许多年,知识青年下乡支持农村建设,很大部分人觉得读书没用,还不如乡下人能挣工分顾个温饱,曾一度出现‘读书无用’论。
甚至有一部分人几年都没碰一下书了,所学的知识都忘的差不多了,突然间恢复高考,打的这部分人措手不及。
从登报到考试,中间也就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算日夜不歇的学习,把高中的课本过一遍也是够呛,更不要说熟练掌握了。
随着时间推移,考场门口的人越来越多,眼见时间差不多了,张青他们几人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吃食简单吃了点。
刚把东西收起来,那边就有工作人员把考场大门打开,众考生可以入场了。
考试一共考了三天,第三天从考场出来的时候,几人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终于考完了。
之前为了不影响心态,两人都没有对答案,不论考的好与坏,都翻篇儿了,全力以赴下一场考试。
这会儿考完了,两人也没有对答案的心情了,都牵挂家里的崽子,一心想要早点回家。
四人归心似箭,自行车都快蹬出火星子了,终于在天彻底黑透前回到了家里。
小年年一看到爸妈便委屈的瘪嘴想哭,在他哭之前,张青便把他抱在了怀里。
白小凤以为他们还会晚点回来,就没有做两人都饭。赵云山生了堆火给张青烤火,便转头去厨房做起了晚饭。
晚饭简单吃点,洗漱过后,张青便准备睡觉了,这几天考试,虽说不紧张,但没睡好是真的,这会儿回到家了,吃饱喝足,她只想躺床上睡觉。
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洗漱吃饭,小年年连着几天没有见到妈妈,生怕妈妈又不见了,这会儿看见人,便赖在张青怀中不走了。
孩子还小,对母亲有依赖,张青便也纵着他。
这天,张青正在家里烤火,就听见外面有人喊她的名字。
出门一看,才发现是邮递员来送录取通知书了,旁边还围着许多看热闹的人。
把信件递给了张青和孙思彤,两人签上字,邮递员便离开了,他还要去知青点送信呢,还有别的大抵,可耽误不得。
人一走,大家便催促着张青把通知书打开看看。
张青也没矫情,直接就当着大家都面把信封打开,里面是京大的录取通知书,张青报的是京大的医学专业。
她经历过那样惨烈的末世,空间里也有丧尸晶核,便想尝试下看看能不能研究出对抗病毒的药剂,她始终相信自己能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偶然,一定是带着某种使命来的。
隔壁孙思彤也收到了京市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的志向是当老师教书育人。
围观的人见到两人都录取通知书都十分惊奇,小心翼翼的传看,最后回到两人手中。看完之后,纷纷恭喜她们。
很多年没有出现大学生了,这两个大学录取通知书也让大家看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之后,村里很多人家都愿意花钱供孩子去读书,只希望家里也能出现一个大学生,光宗耀祖。
这么大的喜事,晚上自然要庆祝一番,晚上就都在张青家吃晚饭。
赵云山还贴心的把张小六和陈心月也叫来了一起吃饭,晚上大家一起围着煤炉吃火锅,很是热闹。
张青则表示过两天就先出发去京市找住的地方,年后再带着家人一起过去。
孙思彤家在京市,她这边不用特意先跑一趟,只需要捎个信回去就可以了,孙家那边自然会帮她安排好。
找大队长开好了介绍信,两人就买票出发了,这还是张青第一次坐这个年代的绿皮火车。
人很多,各种各样的味道交杂,其中还夹杂着有鸡鸭鹅的叫声,很是热闹。
人们的穿着也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灰、蓝、绿这几种颜色,款式大多都是列宁装样式,撞衫率极高。
车上的味道不是很好闻,还很吵闹,时不时还能听见几人一起唱歌的声音,多是歌颂伟人,歌颂祖国的革命歌曲,这种环境下张青打量了下周围便闭上眼靠在座椅靠背上休息。
赵云山细心的把张青的身体搂住,防止她摔下去。
张青便也顺势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
吃的东西是一早放在空间里的,他们带了个大包遮掩,每次要吃饭的时候,张青借着大包的遮掩拿出饭菜。
走了一天两夜,两人终于下了火车。
两人直接坐着公交车来到京大附近,看看能不能在附近租到房子。
找了一圈,不是环境不行,便是要跟几家人一起合租一个院子,两人商量了一番,还是想要自家一个院的,便准备就找。
下午又找了两个小时,张青在又一次找人打听的时候了解到旁边巷子有户人家,户主要出国了,想把房子处理了,是租是卖,还要他们自己去了解下。
谢过那大娘之后,张青便顺着那人指的方向找到了要出国的那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