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在家算是无所事事过了两天。
明天是星期天,刚吃完饭一家人正在唠嗑说去哪玩呢。
闫解放敲门通知说要到中院开会。
朱丹不用想,这才发了两天的粮食,肯定家家户户都没有什么事。
有的那就只能是中院贾家了。
朱丹想了下,大院里面也没有其他人是这个样子的了,这次或多或少的买到了一大批的粮食,少的也有50多斤,三个人的三个月的定量。
再者就是那种一家全都是城里户口的,而且孩子都在6岁以上,一家要是七八口人,那就接近百多斤的粮食。
好好的计划着吃,绝对可以过个好年。
一家人商量了一下,让大奶和六子婶还有安琳娜留在家里,大爷和朱丹去。
大爷算得上是这个院子最大的人了,同样也是威望最高的,工资虽然不是最多的,可一个月加在一起,也有个80多元了。
加上平时徒弟从家里有事没事带来的礼品,也就是现在结婚了,不然还很有几个惦记大爷的人在呢。
不说其他的,后院的那个老太太就是一个。
可大爷从来没有正脸看过她,也就不了了之了。
两人出了门,过了垂花门,中院从何雨在家扯出一条电线出来,上面接着一口灯泡。
虽然没有多亮,可也能让人看的清楚整个中院了。
朱丹扫了一眼,差不多能来的都来了。
许大茂没在,不过娄晓娥在。
经过几年的蹉跎,没有了原剧中的胖,而是一种纤瘦,反倒是有一种小鸟依人的感觉,又多了一种西子捧心让人怜惜。
不过朱丹也就在她身上扫视了一下,就没有在关注。
至于娄晓娥倒地知不知道当初是朱丹害的她家破人亡的。
答案当然是知道,自从娄晓娥进院几天,就知道了朱丹在这里,还碰到过几次,那个夜晚冲入她家,抓了她一家人的人,怎么会忘记,不过起初是有狠的,经过几年的磨练,渐渐的放下了恨。
这就是所说的大势所趋,要不是朱丹,他们家根本不会留下任何的香火。
起码还有家人在农场干活,只要坚持,总能有见光明的一天。
娄晓娥也是这么想的,同样也是这么做的。
“既然都到齐了,我们今天呢,开个小会,为什么呢,我和大家说一下。
大家前两天都领到了国家补发的三个月的定粮,咱们家家户户都有,多的百多斤,少的也有三四十斤吧。
可大家忘记了咱们院子还有一户,他们家只有一个人有定粮,只领到了12斤粮食。
谁家,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了吧,是中院的贾家。
一家足足5口人,三个大人,两个孩子呀。
12斤粮食,然他家怎么过。
咱们大院要争夺先进,就要从互帮补助开始,街道办知道了我们的善举,先进能不考虑我们吧?
以后我们出去了别人一问,是哪个院子的?你就可以告诉他,咱们是南锣鼓巷95号院子的。
听到这话对面肯定有人竖大拇指,看,着个大院我知道,人家是先进模范大院。
看看,是不是有很面子?
所以我在这里提议,给贾家捐赠一些粮食,让他家过了这个难关。
说了这么多呢,大家也都了解了,我是大院的一大爷,不可能看到大院有人饿肚子二不管不顾,我打个头捐给贾家10斤棒子面。”
易中海大力鼓吹了一波,不过最后人都懂了,合着这是给自己挖坑呢,粮食是什么?那是命呀。
刘海中和闫埠贵则是锁着头不说话。
整个场地都交给了易中海。
让他自己发挥,要钱可以给个一两分的不算特别心疼。
要是粮食?别说十斤五斤了,就是一勺,都够心疼半天的了。
这才有了粮食几天,送人,把自己杀了吧?
“一大爷,我们家情况您也清楚,粮食刚刚够吃,要是给了贾家,可就得饿肚子了。” 中院的宋金鸿说道。
随后好几个人附和了起来,七嘴八舌的讲了自己家的困难。
易中海随之就是一个头两个大,满脑子都是嗡嗡声。
“停一下,大家先听我说,你们家就算再困难,能有贾家困难吗?家里一个老婆婆,还有一个女人,带上两个孩子,你们看看都变成什么样子了?
再这么操劳下去,人都得出事,都是一个大院的,难道就不能出手帮一下吗。
今天你帮了人家,明天说不定你又有事,人家也会帮你。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易中海话音一落,刚才的声音没有了。
是的,远亲不如近邻,什么话都不如这一句有用。
看到大家都不吭声了,易中海给何雨柱使了个颜色。
何雨柱当即跳了出来,“看看你们大家一个个的,不就是一些粮食吗,我们家人少,而且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前天我领了25斤粮食,我就一厨子,在家根本就不用吃饭,我留下10斤,剩下的都给贾哥家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