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文汇报》上刊登了第一则外国品牌广告,捷足先登的是瑞士雷达牌手表。
同一天雷达牌手表还在明珠电视台播出了第一个电视广告。
虽然广告内容是全英文的,那时懂英文的老百姓也寥寥无几。
但三天之内,到黄浦区商场咨询雷达牌的消费者就超过了700人。
羊城那边出现了一些服务型公司,旅游业也开始起步。
而燕京的华夏电视台在这一年开始成立了广告部,开始接受各类品牌的广告信息。
在往后的很多很多年里,它是华夏最吃香的广告投放平台。
直到网络视频平台的到来才慢慢改变了这一切。
除此之外,燕京的老字号们也在慢慢复活。
在同治年间就创立的全聚德烤鸭店,之前被当做“四旧”废弃了,如今又在和平门再次开张。
全店可接待2000多位宾客用餐,是世界上最大的烤鸭店。
而且全聚德的复出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就是华夏的老字号们又可以复活了。
外面的文化开始进来。
不过这些改变放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只能算是局部小范围的热闹。
真正能动摇国家经济根基的巨变则需要白纸黑字和红头文件。
而这一部分的故事发生在国企和地方企业。
早在1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最高层就认为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有个严重缺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
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给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
这个认知一下点中了要害,把舞台让出来,就一定会有能人登上去。
79年的5月,高层宣布了八个国企改革试点企业,在这八家国企中,最亮眼的是拥有着20万员工的首都钢铁公司。
首钢被定为国企改革企业后,周冠五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职工的积极性被完全地激发了出来,首钢也迎来了空前大发展。
改革的头三年,首钢的利润率年均增长45,上缴给国家的利润年均增长34,而且直到十年后的1989年,也依然保持着135的利润年均增长,是全球钢铁公司利润增长的24倍。
首钢改革的成功,也为华夏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式拉开了大幕。
到1979年年底时,全国试点企业已经达到4200家。
最后就是鹏城经济特区了,以一个半岛为试点的宝安蛇口公社工业区建立。
蛇口的地理位置优越,既方便国际先进技术与原料的进入,也能充分利用国内较为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
蛇口工业区既没有正式纳入国家计划,也没有财政拨款。
不过得到了两个权限,一是可以自主审批5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二是能向外资银行申请贷款。
有了这两个便利条件,蛇口工业区很快拉来了15亿投资。
工业区在这里大兴基础建设、简化招商程序。
短短两年时间,蛇口就已经是华夏改革最先锋的试验场。
而蛇口的出现,也给华夏计划经济的铁幕捅开了一个再也补不回去的大洞。
因为蛇口工业区开发半年后,鹏城经济特区也正式建立。
鹏城与明珠都离陈厉太远了,这个一年交通还很不方便。
陈厉只能把目光放在燕京,仔细分析了一下。
陈厉觉得华夏电视台的广告就是自己的发财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