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周氏便把集上买的各式糖果都拿到灶台上。
这是小年的习俗,祭灶。
传说小年是灶王爷上天见玉帝的日子,人们想让他跟玉帝说说好话,便要承上各式的糖果,封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的嘴甜一点。
因此,每年到小年的前夕,都有那卖糖的在集上摆摊,更有挑着担走街串巷叫卖的,小孩子见到都走不动腿。
花虞看婆母买的各式糖,比自己买的全多了,除了最常见的糖瓜,还有关东糖,酥糖,麻糖,米花糖。每一种糖的样子不同,但都散发着甜蜜的气息。
花虞感叹:“娘,您怎么买了这么多种糖。”
周氏和锦娘正在摘菜,为中午的饭做准备。
听到花虞的话,周氏还有些不好意思。
自己家日子好了,她就手松了些,再加上和她一起去赶集的同村的妇人都奉承她家大手笔,一年给两个儿子都娶了媳妇,又卖包子赚了钱,这日子过得真是红红火火。
她被说的人一飘,就各样都买了一种,只是这样的事也不应该和儿媳妇说,她笑了笑,轻描淡写道:“咱家人多。”
花虞点了点头,捻起一颗米花糖,先搁在自己嘴里,又看到小蝶在旁边盯着糖看,又给她递了一颗。
小蝶刚想接过去,就被周氏给制止了:“小蝶,不能吃了,别又闹牙疼。”
又指挥花虞,让她自己吃点就行了,吃完赶紧过来摘菜。
小蝶垂头丧气,娘买来这么多糖,是以往都没有的,从买回来那天起,她就开始吃,前天晚上就牙疼的睡不着,连夜去请了郎中。
自那以后,周氏自然是不让她多吃了,花虞也知道这宗官司,和小蝶对望,安抚道:“小蝶,等你牙好了,嫂子给你去百味居买橘子糖吃。”
小蝶不知道橘子糖啥味,但是她知道百味居是镇上最好的糖铺,二嫂送的桃脯就是百味居买的,好吃极了。
她欢呼一声,扑到花虞的身上,搂着她的腰撒娇道:“二嫂对我最好!”
周氏看她们姑嫂和谐的样子,自然是十分开心,就是锦娘看着颇不是滋味,怎的这个家,婆母,小蝶都是更喜欢虞娘,小蝶何曾对自己这般亲近过。
花虞摸了摸小蝶的头,又哄了她几句,把她逗得眉开眼笑,又给花虞搬来了板凳,就蹲在一旁看她们摘菜。
周氏看着小蝶不谙世事的童真模样,笑着说:“都多大的人了,过年就又长一岁,还跟二嫂撒娇。”
小蝶嘿嘿一笑,因着上头有两个哥哥,跟她相差的岁数又大,所以小蝶比同龄的女孩过得幸福的多,基本上不需要干什么活,所以孩子性情也保留的久些。
花虞倒是觉得很好,翻过年小蝶也才十一岁,这在现代也就是小学生,那不就是小孩嘛。
小蝶看了一会摘菜,觉得没啥意思,就又出去找二牛秋生他们玩了。因着家里的糖多,她还带了几块糖,欢呼雀跃的走了。
见她这不知愁样子,锦娘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自家二妹和小蝶一般大,但是平素里喂鸡喂鸭,做饭打水都是会干的,哪像小蝶,连摘菜都不摘,怕是也不会做饭,
“我看小蝶也可以学学做饭针线的了,咱们庄户人家十四岁就能定亲了,别到时还和小孩子一样。”锦娘本是好意,说的倒也是事实。
但是周氏却觉得很不中听,这是说她的小蝶什么都不会?难找人家?她斜睨了锦娘一眼道:“我想多疼她几年,咱家就小蝶一个姑娘,大哥二哥都帮衬着,还能找不着如意郎君?”
虞娘一听婆母这语调,就知道是生气了,再看锦娘脸变得煞白,心里道,大嫂真是太不会说话了。
锦娘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垂着头不敢再言语。
眼见着氛围变差了,花虞只得打着哈哈道:“娘说的对,咱们小蝶聪明,学什么都快,再加上长的粉琢玉砌,雪团一般的好容貌,自然是不愁如意郎君的,我怕,等到岁数了,上门的媒婆都得把咱家门槛踩烂喽。”
这话让人一听,就舒服了许多,周氏展了笑颜,隔空用手点了点花虞的小鼻子:“就你促狭。”
锦娘垂着头,咬了咬嘴唇,自己本是好意,奈何婆母不喜她,自己说什么也说不到她心里去,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