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主屋传来的欢声笑语,锦娘边缝补衣服边涩涩的说:“娘可真疼虞娘。”
许景祥正在洗脸,只听到媳妇小声说了句什么,但是没听清。
锦娘给许景祥递了擦脸的巾子,许景祥边抹脸边说:“锦娘,刚才你说什么?”
锦娘苦涩一笑,摇了摇头,手下针线走的飞快,她自小便帮母亲做针线活,家里的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针线活自然不像花虞那般差劲,还很纯熟。
锦娘缝好衣服,折好放起来,又低声询问:“阿祥,我想问你,二弟他们怎么这么有钱。”今天她看到那十斤肉,也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许景祥有些纠结,弟妹卖食谱赚了二十两这事,不知道能不能和锦娘说,当初弟妹可是强调不能和外人说的。
不过看锦娘很想知道的样子,他还是说了,毕竟锦娘现在是他的媳妇,又不是外人。
锦娘听了怔怔发愣:“二十两…”怪不得婆母她们如此捧着花虞了,原来如此。
自己的妯娌这么能赚钱,可不是要捧着么,又想自己没啥本事,娘家还拖后腿,锦娘的心里顿时跟泡黄连水一般。
许景祥看她的样子,安慰道:“你不用和弟妹比,弟妹那样的女子也挑不出几个,弟弟家有钱,咱也开心。”
许景祥是想告诉锦娘豁达点,别比来比去的,他们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他又说:“爹说等收了红薯就分家,到时候咱家就有钱了,给你也做件新衣服,等你再给我生个娃,咱一家子过好小日子就行了。”
锦娘也被他的话给触动了,阿祥说的对,等分家了,就不在一起了,两人的比较也少了,婆母应该不会再多说她了。
又听许景祥说到生娃,她羞涩低头:“嗯,我晓得。”
*
天公作美,连着几天的大晴天,红薯收的很顺利。
花虞充分做好后勤保障,今日小炖肉,明日手撕鸡的,只把许家人喂得是满嘴流油,大大提高了收红薯效率。
等红薯收到了家里,许老爹分出一部分自己家吃,另一部分就开始做红薯粉。
许景瑞两兄弟将分好的红薯放入了家里的地窖。
花虞还特别好奇,地窖很深,还黑洞洞的,许景瑞先用绳子吊下去一小截点燃的蜡烛,看蜡烛没熄灭,才顺着梯子爬下去。
花虞看的津津有味,这个她知道,上午的时候生物课讲了,地窖长久密不透风,可能会充满二氧化碳,若是人直接下去,会死人的。
所以可以用点燃的蜡烛去检验。书本里的知识到了现实,而且还是古代。
花虞觉得非常有意思,要不怎么说啊,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呢。
周氏和锦娘正在清洗红薯,古代种植力低下,即使有五亩地,也只收了大概一千二百斤的红薯。
留两百斤自己吃,剩下的一千斤全部做成粉。
红薯产量稳定,而且好吃顶饱,家家户户都会种红薯,所以卖不上价,两斤才一文钱。
但是红薯粉就不一样了,这个也不是谁家都会做的。
说起来还是周氏家传的手艺,她父亲不重男轻女,想着一门手艺就能养活一家,所以也传给了周氏。
一斤红薯出八两粉,一斤粉便能卖一文钱,这可比单卖红薯赚头多多了。
不过,红薯粉也是个费事的活,先要把红薯清洗干净,然后切片,加水用石磨磨成糊状,再用纱布过滤,得到红薯渣和淀粉水。
为了提高出粉率,所以需要不停地揉搓纱布里的红薯糊,保证淀粉都被洗到了水里。
这几天周氏养的小猪也特别欢实,因着红薯渣都被小猪吃了。
红薯渣虽然里面淀粉含量很少了,但是这对于猪来说也算是难得的美味。
淀粉水放在大桶里放一晚,第二天水和淀粉就会层次分明,把水倒掉再晒干就是淀粉了。
接下来还要把淀粉和水混合一层一层的倒到模具里蒸,一层蒸熟再倒下一层,确保每层都要蒸熟。
花虞已经完全看的眼花缭乱了,这可真是个磨人的活。
怪不得不是每家都会做,这也是需要技巧和汗水的。
周氏还特意嘱咐锦娘,做法不能外传。
锦娘嘴上应了,心里却在想,难道婆母是怕怕自己告诉娘家?可是自己娘家根本也没种红薯啊,而且自己也是有分寸的,这赚钱的技艺肯定是不能外传的。
至于虞娘,周氏就不费口舌特,反正虞娘也没有娘家。
最后一千斤红薯,出了八百斤的红薯粉。
周氏留出一百斤自己家吃,反正粉条经过暴晒成为干粉,也不易坏。
又给许景瑞大伯家,小姑家,以及锦娘家各送了三十斤。
大伯娘孟氏看见许景瑞和花虞送来红薯粉,惊喜中带着惊异。
弟妹家每年做红薯粉她是知道的,但是一般都是用来卖钱的,就算送也是送一点尝尝鲜,何尝如此大手笔过。
孟氏含笑迎过来,接过了红薯粉:“哎呦,怎么送这么多啊,这都够吃好一阵子了。”
许景瑞一笑:“今年红薯收成不错,做了好多粉。”其实红薯的收成如果不是遇到天灾,每年都是一样的,不过是一个说辞罢了。
周氏想着以前一直是大伯家帮衬自家的,现在许家条件好了,可不是也要回报一下,这三十斤周氏一点都不心疼,觉得给的特别的痛快,好像用红薯粉扬眉吐气了一般。
孟氏又说了一番感谢的话,许景瑞和花虞想是送完红薯粉就走的,孟氏不许,一定要把许景瑞和花虞迎进来。又找出家里的桃酥给花虞他俩吃。
花虞甜甜的道了谢:“谢谢大伯娘。”
孟氏慈爱一笑,这虞娘不仅长得好看,说话声调也软软的,听着也舒心呢。
花虞吃了一口桃酥,入口酥软,还有油香,比现代的也不输呢,想必也不便宜。夸赞道:“好香。”
她看见许景瑞没吃,就把自己手里的递到了他的嘴边:“阿瑞,你也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