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华最终在这三个生石灰粉中敲定了七十克的配重方案。
以后就会以这个配重方案来制作松花蛋的了。
午饭刚过,李思华就去黄老太家里借了黄牛,打算系上自己家的板车,就连带梁大贵家的牛车一起出发到乌龙镇上去采购物资。
她自己家的那两头小黄牛,身子还是很单薄,暂时无法承载得住几个成人和一车的杂物。
也喊上长工朱秀雄和宋山河一起了。
到了镇上后,李思华本想去私塾看看二儿子黄有財,可这个点学子们应该还在午睡吧,也不好再去打扰了。
现在是午时,在街边摆摊的人就剩下一些零零星星的了,不过街上的店铺倒是还在全部开着。
乌龙镇算是附近的最大最繁华的镇了,在人口、地理位置都占据优势。
李思华带着身后一行人浩浩荡荡进入杂物铺子里。
“掌柜的,那大缸我还要十八口,不知道能否让些利?”李思华指着上次黄有金买回家中的大缸。
“十八口?”掌柜的也是第一次见人一次性买那么多口缸的,也算是个大买卖了。
“这大缸厚实、容量大,一口缸能够传三代。
本来卖价是六百文一口,不过既然婶子你一次性要十八口,那么我就让价五百文一口,不讲了就五百文!”
“行!”李思华点着头答应,“不过你要送货上门哦,我家住在娄山村村尾小黄家。”
见掌柜的犹豫不决,李思华知道十八口大缸运到娄山村去是一件大工程,所以才把买大锅一事给压到了最后来说。
“掌柜的,我再给你买十口大铁锅吧。”
掌柜的一听顿时是笑的合不拢嘴,眼前这大婶到底是哪路财神爷?
竟撞到了自己身上来了。
“这大铁锅长宽都是两个手臂,价格可不便宜,我本来是卖价一两二钱一口的,看是你了,我就…”
“一两一口!不讲了就一两!”李思华学着掌柜的刚才的口吻,摆起了谱子。
在古代生铁难能可贵。
价钱自然是贵的。
有生铁基本都是优先打造兵器,再是生活必需品。
现在村里的犁田工具,都是用木头制作而成,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有人家会用生铁去打造犁田工具的。
“成交吧,婶子。”掌柜的也不啰嗦了,反正就是还有得赚。
他让李思华先交付大缸和大铁锅一半的银子,就是十四两银子的定金。
之后又是分别购买了花椒、怀香、桂皮各十斤;茱萸,麦酱,饴糖,米酒,豆豉,生抽,老抽,粗盐,生石灰粉各五十斤。
这些东西把一辆牛车给塞得满满当当的了。
等黄黑鸭真正流入市场时,这一车的香料和湿料都不够用几天的。
幸好,这段日子收回来的烧仙草和辣条都存了有两百多两银子,塞满两个牛车都是没问题的。
面对牛车上的杂物,以及李思华刚才在杂物铺子大手一挥就是买了十八口大缸、十口大铁锅,把朱秀雄和宋山河吓得面面相觑。
“李婶子买了那么多东西,她钱包里居然还是鼓鼓的,可见她身家真的是不菲啊。”
“她这次出门至少带了有二三百银子。”
“不得了哦,我们要是偷师学会其中一个绝学,那么下辈子都不用愁了。”
“可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