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俊找了挺长时间,才买回锡箔纸。
赵源道谢接过,按照石老所说的,将整个香结严密的包裹起来。
“回去后,还是要将其放到密封性好的罐子里,不然香气只要泄掉一层,你可能就会损失几十万。”
赵源道谢,听说能值千万,他现在也重视了起来。
弄好之后,石老再度道:“行了,你说的字呢拿出来吧,看看是谁的。”
赵源先将茶几上的杯子移走,再用干抹布反复擦了几遍,这才拿起一旁的长轴打开,将卷轴放在桌面,示意石老上手。
石老打开卷轴,其余人也都探头来看。
王尚武有点懵,这就是之前他看到赵源从小时手里买的那一幅,就是仿刘奎龄的画,怎么赵源还是不死心,但佳誉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收?
罗经理和朱宇朋看了前面的画作,也是眉头微皱。
只有石老面上表情不变,依旧是缓缓的打开画轴。
画轴打开近半,朱宇朋实在忍不住对赵源道:“你说的不是一幅字吗,怎么变成了画?这个画好像不大对。”
赵源淡淡一笑,并没有解释。
当画被打开到三分之二时,石老的动作停了,找王尚武要来放大镜,他贴近细看,好一会才起身对朱宇朋道:“你朋友说的没错,这是一幅字,不是画。”
然后又喃喃道:“看上去像张成荣的手笔,这装裱手法确实好。”
张成荣是民国时期的装裱大师,不过一般不是专研字画的,应该极少听过这个名字,赵源倒是听二师父说过,民国四大装裱大师刘崔马张,
刘林修、崔竹亭、马霁川、张成荣,各有自己手法,且都技艺精湛。
石老将题跋部分完全展开,铺在茶几上让众人细看。
题跋是一首诗:
‘剡藤湘竹巧裁将,珍重瑶华出尚方。
四海清凉初拜赐,一时怀袖总生光。
最怜明月难捐弃,即有仁风可奉扬。
真觉自天题处湿,墨痕狼藉露华香。’
诗后边,没有落款也没有钤印。
整首诗所占的篇幅不少,整幅长卷长度近两米左右,宽度也有近六十公分,而整首诗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
这首诗也不算有名,至少现场除了石老和赵源,应该都不知晓具体的出处。
毕竟自唐到清甚至是民国,文人骚客的诗作加一起,至少也得万首以上,而且还有一部分不具备很高的欣赏价值,读之无用。
倒是这个字,却让罗经理越看越有似曾相识之感。
可以看出书写之人,用笔规范一丝不苟,提按顿挫留笔清晰,但气势依旧连贯,章法有度,端庄不凡。
想及此,他突然心思一动,不过不等他开口,朱宇朋就带着不确定的口吻道:“衡山先生?”
石老看向他微微一笑道:“现在知晓比赛时,你为何是第三,人家是第一了吧,再三提醒之下你仍旧不确定,但人家已经把东西握到了手里。”
“这是文征明的字!”王尚武此刻也反应过来,大惊道。
“文征明的字小楷最佳,同样也是留存最多的,而像这一幅行楷本就留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