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香烛店,赵源没有往外走,而是往东一转进了古玩的巷子。
聚福缘中,杨庆和正在练字。
做古玩生意的,与其他生意不同,闲的时间真的不少,还是比较适合养老的。
杨庆和每年下乡也就四五次,做得久了,总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渠道,所以普通的货源是不缺的,
至于说好货,那玩意就看缘份了。
寻摸到一件,到手就能找到买主,一件赚的钱,三五年不愁的那种。
“来了,岳老说你字写的不错,露一手看看。”
杨庆和搁下毛笔让开位置。
赵源走到近前看了眼,老杨的毛笔字连入门都算不上,很明显带着硬笔的风格,这种习惯现在不少人都有。
之前没有练过毛笔,有闲心想要写的时候,又没耐心从基本功一点点扎实的去练。
这一类写得好的,算是江湖体,写不好的,那就啥也不是。
他重新铺了一张纸,起笔添墨,正待要写,杨庆和让他等等,然后转身进屋重新拿出一张纸铺上。
之前用的是黄标纸,此纸留墨也不错,但是纸质很脆很薄,不利于保存,练字倒是不错的,
而此刻拿出的是一张真正的宣纸。
赵源见对方如此重视,原本想随便写几个字的,现在只得构思一番了,想了想写道:“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的诗大多都带着田园色彩,透着一股子闲情逸致,追寻自然之美,这一首也不例外,
他一时也找不着一首符合时境的诗来抄,索性就把这一首给搬了出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少应该也符合老杨的心态。
“乖乖,你这一手字到底怎么练的?”
见他落笔,杨庆和不禁感慨,又看了一眼自己刚写的,如果没有对比,之前还觉得挺美,这一对比,恨不得直接扔火灶里。
“您有的是时间,可以从点横起笔练起。”
杨庆和摇了摇头道:“有时间就是缺了点耐心。”
说罢见墨迹干了,他将纸小心的卷起,还找来一绳绑带给扎了个结,笑着道:“这得好好留着,说不得一二十年后,就是论平尺卖的。”
“您也太抬举我了。”
老杨摆摆手道:“古人的留书,自然有其欣赏和艺术价值在内,现代的书法家嘛,大多都是炒作起来的,名头不小,字也就那样,
岳老可是说了,就你这一手,能把书法协会那帮人毙得满地找牙。”
将纸收入一长盒之内,杨庆和也不再写,指着茶几边让他坐下。
“今天来有事?”
“没,这次去京城收了几个小玩意,本就打算送您一个,上次您去我家我忘了,今天顺道给您带来。”
说罢,赵源从口袋里掏出那枚乾隆通宝母钱。
杨庆和接过看了眼道:“顶好的物件,乾隆祖母本就不多,难得的是保存如此完好,行,我挺喜欢,就收了。”
这次老杨没说钱的事,人与人交往嘛,就是欠来欠去的,每次都算得太清,那就不是朋友了。
况且,这个物件虽然不错,但也不算贵,在他看来也就值个两三千顶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