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画是否为仿,首先就得了解原画作者的绘画风格,赵源连听都没听过,怎么能看得出来呢?
实则有一定的套路在里面,因为他对仿画的方法了解颇深,
就像眼前这一幅画,很明显采用的是‘勾描线条、着色填墨’的方法,就是在原画上铺上一层纸,利用铅笔之类的,
把整个画的线条轮廓给勾勒出来,然后再对照原画填墨上彩。
这种方法自然也分技艺高低,眼前这一幅勾描之人的水平已算很高了,
但这种作伪方式,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气韵全无,笔峰呆板少神,着墨没有浓淡相宜的层次感。
看了片刻,赵源提笔写道:“勾描作伪,一文不值。”
因为不比时间,所以赵源每次落笔都差不多掐着点,在旁边的郭自强看来,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
对于第一局输给赵源,虽然看了对方的答卷,但他依旧是满满的不服气,想着第二局颁回一局。
转眼第二局最后一个物件已经上台,这是一个铜镜。
铜镜的直径约在十二三公分,径边凸起有沿,中间有扭,形似太阳,整体颜色呈淡绿色,个别地方有褐斑,
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绿色已经沁入镜骨,而不是附于表面。
内纹几乎是满琢,但花样却格外单一,不管是内圈还是外圈,皆是以菊花为题。
旁边也有说明,写的是南宋真品菊花纹铜镜。
赵源有些愕然,因为这个镜子的仿制工艺与第一个青铜器有相近之处,特别是在包浆、锈质的处理上,几可乱真。
当然,仿的就是仿的,就像之前那个三彩,给赵源时间琢磨,肯定能找到举证仿品的理由。
眼前这个铜镜较大的缺点,就在这这纹饰上。
纹饰中沟缝中,明显能看到锈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并不是因人手把玩所致,而是在涂一些化学药品时,应该是泡得不够均匀所致。
片刻,他写道:“和镜(日本早期的镜子),形制来看应是国内南宋至元早期时期,此面为新仿,材质正确乃高锡铜,估值50元。”
写好之后,第二局算是结束了,也到了午饭点,主持人宣布下午两点准时开始最后一轮。
午饭在二楼,也为大家准备好了。
众人散场来到二楼,王旭三人皆没问赵源这一轮感觉怎么样,林如泽倒是开口道:
“咱快点饭,我让人开好了房,吃完后上去好好睡一觉。”
是自助餐,食物还是很丰富的,见有猪肝,赵源直接盛了大半盘,至于像牛肉、鸡肉包括海鲜这一类,他碰都没碰,
都是发物来着,对自己的伤口不好。
找了位置,四人埋头大嚼,杨令武走过来打了个招呼,大意就是没想到赵源水平这么高,能拿个第一局的第一名,
还说他也爱好收藏,家里有不少藏物,让赵源再去京城帮他看看。
赵源自无不可,应允了下来,杨令武刚走,又有一人凑了过来。
根本不用抬头,就知道来的是郭自强,因为一股子酒气扑鼻,他毫不客气的坐到桌上,双眼直直的盯着赵源道:
“第一个青铜提梁卣你写的是老还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