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环顾了一圈,铁皮柜和办公桌都是有岁月痕迹的,就是地板都能看到水磨石的裂缝,“这就是副厂长的办公室?”
“嗯。”秦子川表示是的,“这是我的办公室,你先坐一会儿。”
林静安静的坐在他的位置上等。
认识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她居然昨天才知道他有正式的工作。
还是副厂长。
这时候想要在公家单位谋个这样的职位可不是简单有钱有关系就能够做到。
果然之处她相信他有,但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若是简单的要钱,开口要钱他又不是说不出口,有必要带自己坐这么久的车再来吗?
好在他没让他等多久,就过来了,还给她带来了一顶帽子,“戴上,我带你去厂里看看。”
林静一脸问号。
秦子川解释:“厂里现在是上班时间,为了防止把头发绞进机床必须要戴帽子。”
我问的是这个吗?我问的是我为什么要去厂子里面看?
你图的不是钱吗?
不该告诉我你们在做什么,将来能赚钱吗?
林静强调,“拉杆箱和大型机械什么的不是一个东西,我真的什么都不懂。”
论有钱,她也不是很有钱。
她那点家产在林家村绝对是首富,放在帝都也就是富裕罢了,真要做什么哪里够看。
结果就是,秦子川不但带她进了车间,还请了人给她讲解——没办法,就他那张嘴来讲解,只怕她更听不懂。
讲解的人热情的解说了半天,林静没听懂专业的却听懂了内涵,“你们想要造华国车?”
华国有自己的汽车生产厂,但在很长时间里都经营困难,基本上都是靠国家输血存活。
但国家能输的血越来越少,想要存活下来就需要有资金的支持,否则就只有倒闭的命运。
榆林机械厂并不生产汽车,相对而言生存的灵活性会大一些,但生产汽车的发动机想要赶上时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技术就是硬伤。
越是改革开放,这些厂存活的压力就越大。
介绍的人不但给她介绍了厂里的生产情况还给她介绍了不少技术骨干。
那些人实力林静没资格评价,但看年纪,看精气神就知道他们绝对在这条线上苦心钻研了大半辈子。
他们的意愿也简单得令人敬佩——就是想华国的汽车制造能在国际上有一战之力。
华国能自己造车,但造出来的车,成本和性能不具备竞争优势,若非关税调节,就连在自己国家都难卖掉。
这还是在国内人力成本低廉的前提下。
可惜。
这条路差不多是条死胡同。
林静有点理解秦子川的名字为什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了。
猪站在风口上都能飞起,而他选了个背风的地方。
看完生产车间,见过技术骨干,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林静跟秦子川回到他的办公室。
“如果你想我投资你们现在的生产模式,我是不会投钱的。”林静也没绕弯子,两个人熟悉的程度不需要拐弯抹角。
秦子川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