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苒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八点。
父母在客厅聊天,餐桌上的饭菜,早已冷却。
见她无精打采,任国昌温和道:“这是怎么了,像个霜打的茄子。”
许书香则是问:“吃了没?”
“吃过了。”
任苒换好鞋,扫了眼客厅,“爷奶都睡了?这么早?”
许书香压着点声音:“你爷心情不好。”
任苒问:“怎么了?”
许书香就讲起来:“他在金堂县的那个表叔不是去世了么,他去参加葬礼才听说,老人家是自杀……吊死的。”
任苒很惊讶:“啊?为什么呀?”
去年吧,她陪爷爷去看望过那位表祖,老人家已经九十四岁高龄,耳聪目明,头脑清楚,很是健谈。
天文地理,明星八卦,他都能滔滔不绝。
那是任苒见过精神状态最好的高龄老人了。
许书香说:“还不是因为养老问题。”
任苒更不解了,“表祖不是有好几个子女吗?”
许书香瘪着嘴:“三个儿子两个女,结果,老人落得这个下场。所以说呀,子女越多越靠不住。”
任国昌瞥她一眼,“请注意你的言论哈许女士,不了解情况就别乱发言。”
许书香冷哼:“你了解,你来。”
见任苒一脸好奇,任国昌抿了口茶,缓声说道:“其实几个子女都很孝顺,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主要是你表祖身体蛮好,生活还能自理,大家就没把养老这个事具体落实。各有各的家庭嘛,三个儿子身体还不如他呢,两个女儿虽然嫁得不远,但要帮下一代带孩子,也抽不开身。”
许书香接过话来:“人到这个年龄,各种机能都在退化,怎么可能还能生活自理嘛。爸有次去就发现,他煮的速冻饺子都没熟。说白了,就是没人出头来解决这个事情,拖来拖去的,老人家心寒了。”
任国昌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妥,纠正说:“就是一时想不开而已。”
“哼!是你,你想得开哦。都快百岁了,还要自己煮饭洗衣服,儿孙满堂,哪个的福都享不到,让人怎么想?”
“你这人……”
眼看父母就要吵起来,任苒忙打总结。
“在我看来,其实就是这个家庭缺乏养老规划意识。”
女儿学的就是养老管理专业,任国昌有意考考她,便问:“那你觉得该怎么规划?”
任苒:“很简单,去养老院。”
许书香:“儿孙满堂去养老院,笑人!”
任国昌也说:“别说子女了,恐怕老人也不会同意。”
任苒:“这就是观念的问题,表祖还是‘养儿防老’的老思想很正常,但子孙的观念要改变。有能力通过内部成员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自然好,在没有能力解决成员调配的情况下,那就只能调配资源。”
“当然,不是说送养老院就可以了。”
“如果让我来做规划,我会根据他们每个小家庭的情况,来做合理分配。简单来说,能出钱的多出钱,能出力的多出力。”
“除了老人的一切费用外,平常的探望时间和探望频率,都要合理分配化。然后,由主导人进行监督。”
任国昌听着,笑了:“有点儿意思,但是有点理想化了。闺女呀,你要知道,人都是自私的。”
任苒:“爸,你得承认,任何一种关系,本质上都是资源置换,对不?”
任国昌想了想,点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