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昀从外面进来,指着秦路离开的方向:“她怎么了?风风火火的?”
“估计是想到什么了,然后回家拿东西了。”沈缂道。
“这秦路一工作专注起来的疯劲儿,跟你真的有的一拼。”顾昀吐槽道。
沈缂挑眉:“不好么?”
“好!好!好!”顾昀堆着笑应承着。
秦路一路小跑回了出租房,从带来的行李箱里面,翻出了皮质外壳的笔记本。
她将笔记本抱在怀里,开心的笑了一下,然后走到桌子前,小心翼翼的翻开,不停的往后翻着。
最后动作停下。
1993年11月12日。
我在西北村庄徒步,借住在乡民的家里,他知道我收古董衣服、布料之后,主动的拿出了一小块布料交给了我。我本想给老乡50元,被老乡拒绝了,老乡说,这块布料如果我不收,不用多久就会烂掉也可惜了。我提议可以上交政府,老乡说往村里面交过,但因为只是一块残布,被认为没有价值,拒绝了。
布料我拿到手看了一下。上面涂抹了一层蜡,也是老乡担心布料继续腐烂,做的最后的措施。有了这道蜡,村里不收,也很正常。这属于储存不当,就算收上去,也保存不了了。
我将布料带回来,小心的除掉上面的蜡,然后将纺织物拆开查看,我竟发现这块布料是丝绢之中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夹杂了麻丝,纺织出来的,既保留了丝绢的轻薄和光泽度,又增加了麻的韧性。让我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真是伟大啊。
秦路又翻了一页。
上面夹着一个黑白相片,还有一小块用真空膜压缩的丝织物。
她举起册子,迎着灯光仔细端摩。
这照片和丝织物应该就是老秦笔记本中记录的那块料子。
丝绢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夹杂了麻丝。
秦路赶紧拿起了手机,翻到了之前上海十六铺布料城那个摊位老板的电话。
“喂?秦设计师?你们又差布料啦?”老板乐呵呵的朝着秦路问着。
“向你打听一个料子,有没有丝绢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夹杂丝麻的布料?”秦路问。
“这个料子……还真没有,我们只有十比三的。不过,你真是会选,这个料子做裙子可好看了,特别有质感。穿在身上还软和还耐穿……”
“真的没有十比一么?那能不能开生产线做啊?”秦路又问。
“这……代价可就大了啊,这不是之前的料子什么都是现成的,你说的这个,我们从来没做过,前期还得投入研发,虽说十比一和十比三的差别不大,但放到机器上差别就大了,不一定能成型,所以厂里肯定不愿意投产的。除非你能保证后面要十卷。”布料铺子老板道。
秦路一时沉默无言。
这次的高端复刻和蓝染印象不同,上次可以批量生产。这次是每款只复刻十件,所以要十卷不现实。
“要不……您先拿一点这个料子试试?我让人送五尺到谓之华去?”老板试探性地问。
“好。”秦路闷哼。
希望,差别不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