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越将两枚玉简递到孟周面前。
孟周神识扫入其中,心中便已了然。
其中一枚玉简,记录了大量三川塬之外的各种信息。
而另一枚玉简,则记录了发生在三川塬之内的各种信息。
任何一枚玉简中承载的信息量,其繁琐庞杂,都超越了孟周此前阅读过的那数百本轶闻笔记。
孟周已经忍不住想要享受一顿“盛宴”了。
不过,阚越难得过来一次,孟周一边请茶的同时,一边询问三阶大阵的布设情况。
自从当日阚越领着青玄宗的一些专业人士来他这灵田中转悠了一圈,在地下埋入了五件异物作为阵法节点,之后就一直清闲安静,再没人上门打扰。
而除了埋入异物,异物与地脉灵气相合之时灵田区域的灵气发生了一些转变之外,也再没有更大的动静,一切都仿佛停滞了一般。
实际上,大阵的布设工作,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而随着阚越将今年以来跟随青玄宗专业团队的所有见闻分享出来以后,孟周结合自家灵田,以及通过月镜对周边其他灵田以及未开荒之地的观察,再加上他在阵道之上的造诣,也清楚的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虽然翠玉湖的升级和三川塬的升级都是由青玄宗主导完成的,但两处灵脉的升级,用的却并不是同一套方案。
——不只是因地制宜的细节改动,而是核心思路就完全不同。
对翠玉湖的灵脉升级,经孟周的提炼,其核心思路是“提炼”。
翠玉湖的广袤水域中,蕴藏着充沛的灵气,将这些灵气进行充分的激发,并加以提炼,便足以在翠玉湖造就一片可持续的三阶灵地。
而三川塬的灵脉升级,青玄宗给出的核心思路是“引导”。
因为先天条件,三川塬在藏蓄灵气方面,即便已经经历了多次成长,都远不能与翠玉湖相比。
若将拥有广袤水域的翠玉湖当成先天就能藏蓄大量灵气的“洼地”,那三川塬就是一片“平地”。
但神奇的地方在于,随着三川会这几年有意的引导,以一座座灵田为节点,人为制造了一个遍布整个三川塬的灵田脉络。
这些灵田脉络的出现,加速了灵气在整个灵田脉络之中的流动。
而另一方面,这些灵气在灵田脉络中的流动,又促进了灵田脉络的更进一步完善。
两者是个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就像是原本一片“平地”的三川塬,出现了密布纵横的浅沟,原本散漫于各处的灵气,如同流水一般,开始有规律的沿着这些浅沟流动。
这些浅沟也在这过程中,不断的被拓宽、被加深。
青玄宗的方案就是因势利导,将这些“沟壑”固定、并进一步加深成为永久性的“河床”,以这样的方法,完成三川塬的灵脉升级。
且在促使三川塬灵脉升级成三阶灵地的同时,对三川塬本身的灵脉特点也没有抑制妨碍,反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当然,这两种方案,不能说孰优孰劣,对两处灵脉来说,都是最合适的方法。
通过对这两次灵脉升级的分析和思考,孟周也不得不对青玄宗在阵道领域表现出来的实力表示叹服。
而在更仔细的分析对比之后,孟周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青玄宗用在翠玉湖的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效率快,一旦方案确定,且有充足的资源跟进,用不了太久时间,就能完成三阶大阵的布设,让灵脉成功升级。
事实也确实如此。
据孟周所知,升级翠玉湖灵脉,从正式开始到灵脉升级完成,总共没用到两个月时间。
与之相比,三川塬的灵脉升级,耗时就要长久许多。
既然要因势利导,那自然就要与三川塬本身的灵脉特点打配合,不能用强。
按照青玄宗给出的时间表,整个升级过程,需要一整年的时间。
从今年初开始,到明年初结束。
前者快,后者慢。
但前者消耗的资源更多,而后者消耗的资源更少。
而这些特点,居然恰好和青玄宗彼时的需求暗合。
改造翠玉湖灵脉的时候,青玄宗要的是立刻出成果,快刀斩乱麻,且要借机对青玄域内纷杂的势力进行“粗暴”的梳理,“大出血”就是一个考题。
就像是拿着一把刀站在旁边,眼神凶恶的扫视众人。
更别说,这刀上还滴着曾经被誉为翠玉湖第一势力满族的鲜血。
跟,还是不跟?
而这一次,青玄宗却给出了一个偏缓慢温和的节奏,已经表明只出技术不出资源的情况下,还给出了一个尽可能节省资源的办法。
这个形象,相比于升级翠玉湖之时的凶相毕露,简直就是个妥帖温良的大哥哥啊!
这是巧合吗?
琢磨出这一层的孟周,自然感觉有趣。
……
送走阚越之后,孟周暂时停止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开始研究起阚越送来的两枚玉简。
第一枚玉简中,记录的都是三川塬以外的各种信息。
青玄域以外的各种外域信息又被单独归为一类。
青玄域以内的信息,则以每处灵脉为纲——所有的一阶灵脉,以及二阶灵脉。
海量信息,就被归纳在这些灵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