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前,文武百官脱帽跪拜,哭声一片。
朝阳宫里,太上皇头发花白,老泪纵横的卧在床榻,三天没有怎么吃东西,整个人形容枯槁,在短短三天时间仿佛又苍老了好几岁。
纵使嘉庆帝有许多地方让太上皇失望,可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一个迟暮老人来说,始终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
嘉庆帝下葬后,宫中一片哀戚,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可嘉庆帝生前并未立下太子,这事,让众皇室子弟在煜王那件事之后,又有了蠢蠢欲动之心。
“身为长子,本王理应担起这个责任,继任父皇的储君之位。”
朝堂上,翼王面色沉痛的站出来,一副身为长子,必须挑起敖氏江山这个重担的模样。
当然,朝中是有一部分官员在支持他的,他此话一出,便立即有官员站出来为他说话。
“此话差异。”
另一部分官员却不这么认为。
翼王虽身为长子,可毕竟只是庶长子,嫡长子还在呢,哪里用得着他来继任储君之位!
没想到,朝中拥护景王的人更多。
因为他乃嫡子,名正言顺。
敖景自己,倒是没怎么开口说话,不过看得出来,他是有这个心思的。
其他还有几位王爷,也有三三两两的官员为其发声,只是,很快就被敖景和敖翼的人给淹没了。
双方各执一词,争的不可开交,一时间,谁也不愿意退步,让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变得跟个菜市场一般,毫无体统可言。
还好,太上皇将此事全权交给宗政凌来处理,否则,他看到这一幕,估计也会被当场气死。
“凌王,这事,您怎么看?”
宗政凌坐在大殿上方,沉默的看着文武百官各自争执,等他们争够了,终于想起询问他的意见时,他这才气定神闲的坐直身体,从怀里拿出一份诏书。
是嘉庆帝生前写下的遗诏。
在他弥留之际,最后说的那两个字,就是遗诏。
当时,于公公也听见了这两个字。
当看到上面的内容时,宗政凌和白锦姝都感到十分惊讶,甚至觉得,有些不可能。
但遗诏已经鉴定过,确实是嘉庆帝亲笔所写。
而且他写的那段时间,于公公经常陪伴在侧,对于此事也知道一些,嘉庆帝写一份遗诏时,心情是极为复杂而纠结的,他犹豫了很多天,才开始下笔。
因为遗诏上,继承皇位的人选,竟然是十一殿下,敖允。
因着十一殿下今年才十岁,年纪太小,所以,嘉庆帝后面还拟定了另外一份遗诏,而这一份,是给宗政凌的。
他要宗政凌,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敖允登基为帝,直到敖允十八岁以后,他才能功成身退,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
也就是说,他必须还要留在天禹国八年。
这是遗诏,也是圣旨。
所以,白锦姝和宗政凌看到里面的内容时,真的无比惊讶。
嘉庆帝,居然会放心把敖家的江山交给宗政凌?
让宗政凌当摄政王,敖允还那么小,根本没有自己的势力,这就等同于彻底放权给了宗政凌。
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当时,白锦姝告诉他,宗政凌和自己决定要离开天禹国,并且宗政凌已经在为此事做出行动,提前去寻找适合隐居的地方,他却突然来了这么一手。
是真心交托,还是想以此来捆绑?
现在人都死了,这些真相,只能随着他的死亡而长埋地下。
遗诏一宣读,朝堂上所有文武百官瞬间安静,整个朝堂鸦雀无声。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么会这样?
这不可能啊!
让十一殿下当太子的事,凌王之前在朝堂上是提过一次,可当即就遭到了皇上的强烈反对,这怎么突然就同意了?
还让凌王当摄政王?
皇上一直忌惮凌王,在京中是周所周知的事,怎么会立这样的遗诏?
只怕,这其中有诈。
“凌王,这遗诏上的内容,也不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再说,有没有这个遗诏,下官觉得,都很难说。”
“你怀疑,本王伪造了遗诏?”
宗政凌淡定慵懒的坐在太师椅上,目光平静无波的看向问话那人,随即,将手中的诏书往那人身上一扔,让他自己看去。
“……”
那人口中虽然在质疑,可面对遗诏,还是不敢有丝毫不敬,连忙双手捧住,缓缓打开。
身边的人迅速围过来,目光齐刷刷的看过去。
身为朝中要臣,嘉庆帝的字迹,大家自然都是认识的,并且十分熟知。
看完,文武百官个个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