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能听下去的就是有病!好吧,我有病。”
“我大概也病了。”
“妈的,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现在去精神病院还来得及吗?”
“我,也,可能。我也不知道我一个女高中生为什么沉迷于此。”
“难道不是为了看帅哥?”
“为什么我觉得好带劲,好洒脱啊,葬礼主人一定很酷吧。”
“有一说一,我真不觉得贾队长这音乐在葬礼上违和,你们不觉得特别像跳大神嘛?还有道士念经的神韵,真的,把词儿改一改,拿来能当咒语用了。”
“贾队长填补了摇滚在我国殡葬行业的空白!”
韩小小看了下评论,有点儿傻眼。
“这群粉丝大概是真有病。”
韩小小还是头一次见到,听歌的时候,别人骂有病,听歌的人还真觉得自己有病的。这要是换成别的粉丝,也不用别人,就大魔王的粉丝,要是碰到有人敢这么说,早怼天怼地对空气了,谁像这群听歌的,还真觉得自己有病。
带来的结果就是,许多人看着电影的时候,觉得有一股话剧味。
觉得这是话剧电影也不为过。
保安在地铁还是2元到处跑的时代时当送货员,每天在地铁里工作,接了货以后坐地铁送到别的地方,然后不出站,把货递给外面的兄弟,然后继续做地铁送货。
他在地铁里呆了一年多,所以对地铁速度,车厢长度什么的了如指掌。
总之十二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基于自身的身份和地位,在一个房间里吵吵嚷嚷一百分钟,看不下去的人是真看不下去,看得下去的觉得真精彩。
看起来只有一个场景,成本很低。
但这戏并不简单,特别考验演员的台词和演技,因为十二个人坐在那儿叭叭叭的说,台词不好,个人表演不到位,观众会骂娘的。
所以,在《十二公民》中演员全是话剧演员,各个都是演技派,台词和演技炸裂。
原版的侧重于司法正义,这是剧本基石。
然后,俄版的倾向于战争阴影,民族仇恨和寡头政治这些国仇家恨;日版的则侧重于推理和感性;至于国版《十二公民》,在本土化上也非常精彩。
故事大概讲一个政法大学,学生期末考试,组建模拟法庭审判一个让富豪抚养长大的富二代,被告杀了他的酒鬼亲生父亲的桉子。然后由十二位学生的家长组成陪审团,对桉子做出判决,按照规则,这十二位陪审员必须意见一致,才能结束审判。
安装最新版。
当然。
江阳记起来。
他坐地铁时,记起来的时速,就是出自这保安的台词。
他甚至还看过俄版和日版,都非常精彩。
江阳之所以不同版本都看的津津有味,是因为各个版本在原版《十二怒汉》的剧本之上,又因地制宜的本土化,虽然没有超越原版,但各有各的特色。
十二个人立场不同,偏见不同,观点不同。
儿子离家出走不归的出租车司机坚持认为富二代有罪;往外租房的本地土着觉得外地人让他儿子变的不成器,所以地域黑的认为富二代有罪;特殊时期被冤枉过的老人,被说服后支持无罪;还有被冤枉入狱的小年轻支持无罪;学校老师拉过来凑数,为了生意不得不来的小卖部老板,压根不在乎有罪没罪;卖保险的是个墙头草,摇摆不定——
还有一个保安——
这些家长本来想湖弄过去,达成一致直接回家,但8号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富二代无罪,于是这十二个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家长展开了一番争吵。
江阳觉得这里面的设定,就挺符合刚才韩小的网上争吵的。
《十二公民》改编自《十二怒汉》。
基于《十二怒汉》改编的有很多个版本。
江阳全看过。
阅读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