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南发动摩托车追了上去。
自从马栓进城工作这段时间。
刘巧珍做完了自家的粉活后,把更多的时间花到了马栓家。
不但忙着学习制作和烧窑炕技术。
还帮着马栓父母做家务。
打扫院子,喂猪喂鸡,只要看到的活就做。
马栓父母看着这还没过门的儿媳妇这么勤快能干。
高兴的合不拢嘴。
逢人就夸,说马栓真是好福气,谈了一个漂亮又聪明懂事的女子。
村民们也都知道马栓拔了这方圆百八十里川道里的头稍子。
高家村里二能人刘立本家的二闺女刘巧珍。
都羡慕的不得了。
在马栓父母跟前就说:“你家的马栓真有福气,谈了这么漂亮的女娃子,你家这马栓也不赖,当上了城里的大干部嘞。”
“是嘞,是嘞,这是我们马家的福气。”
“是不是你们家祖坟冒青烟了,你看马栓虽然不干教师了,这别的事顺风顺水的。”
村里人这样一夸奖。
马栓父母更是脸上笑开了花。
心里寻思着等哪天马栓回来了。
和他们两人商量一下。
让巧珍城里的二姨出面做媒,到刘立本家说说,选个好日子定亲,年前把婚事办了。
把巧珍娶过来,安安心心的过日子。
巧珍一直记得马栓进城工作的时候。
交代自己要把临县酒厂定制的陶罐放在心上。
一定要严格按照合同来做。
马栓当时跟巧珍说:“我进城工作以后,可能就没有时间顾及这个事了,巧珍,辛苦你一下,帮我把好陶罐质量关。”
“你毕竟头脑灵活,做事麻利。”
“我大这些窑工虽然烧制经验丰富,但是在有些事情上是死脑筋,转不过弯来。在陶罐的设计工艺上还得辛苦你多用心。”
“马栓,你说的这些,我都记得,你就安心的在城里工作,虽然我现在不懂烧窑技术,但我可以学习,你休息不上班的时候也可以回来帮我一下。”
马栓不在家的日子,刘巧珍把马栓说的话都记了下来,从头开始学习陶罐的整个烧制流程。
她不懂的地方就向马栓的父亲以及村里其他有经验的老窑工请教。
和他们一起到附近的山上挖来适合烧制陶瓷的原土。
学着把这些原土粉碎磨细。
掺进适量的水搅拌。
跟他们学着制作器型。
然后把马栓在家的时候设计的精美图案雕绘上去。
巧珍看着一只只精美的器型在自己手里完成。
比自己认识了多少个字还高兴。
把这些制作好的器型晾干后。
就可以放入窑炕里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