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临县酒厂的采购员常林平果真和厂长石军一起。
带着销售科和技术科的几个人来到了马栓家的窑炕厂。
他们先参观了马栓设计图稿和制作磨具。
厂长石军看着马栓画在纸上的雕绘图案。
“马栓,你可以啊,还图文并茂呢。”
“有图有文字,这幅刘伶醉酒有意思。”
“把酒和文化结合到一起了,你是怎么想到的?”
马栓说:“我阅读了酒文化的历史,想到传说中的酒仙刘伶,就设计了这个图稿。”
“嗯,不错,不错,有创意。”
大家也都跟着一起夸 马栓。
“厂长,你看这是我们的烧制磨具。都是根据设计的图稿制作的。”
马栓带领大家看着各种不同造型的磨具。
他们都被马栓的别出心裁的创造发明惊呆了。
怪不得客户喜欢酒厂的包装瓶。
“好好,马栓,我们再去看看窑炕,如果没问题的话,我们就签订供货协议。”
酒厂的人兴致很高。
马栓昨天回来后,就找到了村委会。
把自己订购1000套陶罐的消息告诉了村主任。
要求村主任把家里能烧制陶罐的几家窑厂主喊来。
共同生产陶罐。
马栓表示不赚大家一分钱。
为的是能接下这笔酒厂大单。
唯一的要求是必须按照马栓设计的标准进行烧制,由马栓这边把关质量验收。
几家窑厂主从来没有接到这么大的活。
平时烧制的都是一些腌菜盛水用的陶缸陶罐什么的。只能拿到集市上出售,卖不了几个钱。
看到马栓接下了这么大的单子,都愿意加入进来。
一起生产。
都说:“马栓,我们听你的,你说咋办咱就咋办。”
马栓带着酒厂的人参观了几家窑炕。
这几家窑炕的主人都是干了几十年的老窑工。
烧制经验丰富。
面对酒厂厂长等人对产品烧制技术环节的询问。
回答的非常专业。
考察完窑厂后。
酒厂石厂长放心的说:“马栓,这个供货合同我们给你签了!”
“谢谢石厂长,给我们马家堡增加了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
马栓这边和酒厂签订了陶罐的供货合同后。
他想起昨天在二姨家粉店里和巧珍商量的事情。
要巧珍来家里帮忙把关。
合同一签订下来。
马栓就带着一坛老酒,骑上自行车赶往高家村。
“叔,巧珍,你们在晒粉呢。”
马栓刚进院子,就看到刘立本和巧珍站在高架子上晾晒粉条。
他把自行车停了下来,把酒放到院子中的小饭桌上。
“马栓来了。”刘立本答应道。
“前两天我让巧珍去你家看你,怕你因为没转成公办教师一时想不开。”
“没事,叔,谢谢你让巧珍去看我。”
“我就说嘛,你没事的,你家里不还有窑炕的活吗?”
“不干教师,还可以烧窑炕,咱也不少挣钱,你说是不?”
刘立本继续开导着马栓。
“是嘞,叔。”
马栓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他知道未来的老丈人刘立本是个顺毛驴。
顺着他的话,拍点马屁。
再装出个老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