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小吃铺的包月卡甚至变成了年轻职工们炫耀的一个资本了。
那边的生意火爆程度一点都不比主店差,甚至开业没有两个月,店长就主动要求再招一些员工。
只不过这回招的人都是以送外卖为主的,对形象年龄的要求就低了,主打一个吃苦耐劳。
有自行车的优先录用。
这样的招工条件,把医院附近办事处领导们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毕竟大家手里都有一批没什么文化的待业青年无法安置呢!
对于自己的下属们这样努力,时小艾自然是乐见其成。
而且她也从这些分店带回来的源源不断的利润中感受到了国家改变的决心。
这让她更坚定了要抓住好政策,好机遇,更快更准的把事业做大做强,更早抢占市场的决心。
手边有了钱,时小艾就想开拓新的生意。
暂时时小艾不想继续开餐馆了。
她知道虽然市场日益开放,餐馆的生意会越来越好,特别是一些高档的,有特色的餐馆很快就会迎来属于它们的高光时刻。
但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市场供应量不足。
他们现在的小吃铺,有一些比较紧俏的货品就很难保证进货量,要是再开高档些的餐馆,天天光货源估计就能搅的她头疼不已。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再等等,等一个更好的契机。
时小艾最近在琢磨着开一个农副产品的连锁超市。
目前云城附近的农村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包产到户的转变。
这就意味着粮食的供应会越来越充足。
与粮食供应相似的是,农副产品,例如蔬菜,瓜果,茶叶等等的供应也会越来越多,品种会越来越齐全。
现在还是国家统一供应时期,居民们买东西还都要用票。
但其实一些不用票的东西也在慢慢的涌入市场,只不过数量不太多,种类也不够全。
时小艾他们因为有自己的小吃铺,平日里和附近农户们打交道的比较多。
和附近的生产队关系处的也很不错。
所以在货源方面她比较有把握。
她觉得开一个连锁的农副产品超市,主要卖从农村收购回来的农产品,应该大有作为。
时小艾最近主要就是在跑这个项目。
地点的问题她不操心,只要如小吃铺一样承诺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整个云城各个办事处都会闻风而动。
毕竟小吃铺这样的经营模式已经让大家眼红多时了。
时小艾的打算是——以后农副产品连锁超市都可以开在各个分店附近。
这样一方面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再一个方面是一事不烦二主,直接和店面所在的同一个办事处打交道就可以了。
她觉得为了争夺入驻权,那些办事处主任们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的。
时小艾现在最头疼的起身还是供货的问题。
开农产品店,蔬菜,水果,鸡蛋这些肯定需要,但其实老百姓最愿意花钱去买的还是米面粮油。
这才是关乎民生的大头,也是人们最在意的东西。
如果这些找不来,那这店想要站住脚就很困难。
米面对于时小艾来说不难。
云城虽然算不上什么鱼米之乡,但毕竟耕地面积不小。
老百姓们除了交公粮之外,自家每年留存的粮食也不是个小数字。
她和好几个大队都说好了,由他们出面替时小艾他们收粮,她会给一个比政府收购价相对高一点的价格收购。
她现在发愁的是去哪里能够找到质量有保证的食用油。
时小艾跑了好几个地方,也去了附近比较有名的榨油厂。
那些榨油厂在她看来都是小作坊。
产量和她需要的相比,差距实在是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