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是稳稳当当可以把于山摘出来的事,谁知在公堂之上,于大伯竟然拿出了含有蒙汗药的茶水!
连莲和马氏面面相觑,心里大惊,不是已经把这个毁了吗?于大伯怎么又拿出来了?是连莲的朋友在骗她们还是说……于大伯早就防着她们?
于山近二十年都生活在村里,也没什么大的急智,眼看于大伯拿出证据,他也没什么说法。县太爷让仵作验过之后确实是有蒙汗药在的,虽说和于家有些交情,可这铁证如山的证据,说不得也得把于山关些日子。
王氏在旁边着急,关心则乱,加上她心虚,除了着急她竟想不出别的话语为于山辩解。
县太爷暗暗摇头,眼看就要定下于山的罪,接着审判王氏。
突然,一道清脆的少女声音自堂下的围观群众中响起:“大人且慢,我对此案有疑问,想就此问一下于大伯,不知大人能否通融一下?”
县太爷受女儿所托,巴不得有人为于家出头,如今有人冒出来,连忙道:“堂下何人?有何疑问不妨上得堂来询问一番。”
“大人,这是万万不可啊,她一小小女子,又跟这事无甚关系,如何能随意上得这大堂来?大人,您可要三思……”于大伯见有人捣乱,还是祁蕊,连忙打断,不让祁蕊说话。
祁蕊穿过人群,身边的人看着她,议论纷纷,马氏和连莲满含担忧的看着她,马氏抱着拼命挣扎着想扑上去找祁蕊的小明。堂上的王氏和于山也是都睁大眼看着她,不明白平时这个很少动脑筋的女儿(妹子)能想出什么法子来救他们出去。
祁蕊目不转睛,稳步走进大堂。她声音清越,口齿清晰,竟是压过在场的混乱声:“我名祁蕊,乃于家养女,于大伯,您怎能说此事与我无关?”
“哼,养女?说的好听,于家族谱上可没见过你祁姑娘的大名!”于大伯冷笑。
祁蕊向县太爷行了一礼,道:“大人,我确是于家养女,只是养父母顾忌着尚在远方的亲人,这才没有上族谱。”
“本官知晓了,你想问于大什么,只管问。”
祁蕊转向于大伯,问道:“大伯,您说我娘打奶奶,可有什么证据?无凭无据的可不好诬赖人。”
于大伯阴着脸:“还用得着诬赖吗?老太太被打得都下不来床了,老人家一辈子不容易,这做儿媳妇的倒是能下的去手!”说着眼泪就流出来,“唉,不说被儿子孝敬着,年纪这么大,还遭儿媳妇的毒手,我这心里……”
此时正是上午,大家闲着没事,看到衙门审案,纷纷过来围观,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大老爷们,家里的顶梁柱,就这么哭着,外边围观的人瞧着也是心酸,纷纷开始骂王氏不孝,又骂祁蕊办事不地道,居然还想为坏人开脱!
马氏和连莲挤在人群里,满脸惊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怕一个不小心被激愤的人群给淹没。
祁蕊眼神一黯,就知道那笔记本不会轻易放过她,只要她出头就会让古代人释放对她的最大恶意……祁蕊打起精神,假装自己听不见那些骂人的声音,继续问道:“您这样说,想必有万全的证据。我们都说我娘没有打人,而您坚持这么诬赖人。大秦朝的律法想来也是要证据和证人的,您是否能让大家看一看?”
王氏在祁蕊身后拉着她的手心里着急。
于大伯满脸悲戚,语气悲愤:“你们究竟还想怎么样?莫非还想让老人家扛着病体大老远地过来供你们观看?真是太欺负人!“说着,他转向县太爷,“大人,我娘如今病卧在床不能起身,但是,我把给我娘看病的李大夫一起叫过来,如今他正在门外待命,不知大人可否让他进来作证?”
县太爷看祁蕊一眼,道:“宣证人进来吧。”
一个衙役走出大堂把等候在外边的李大夫请进来,他刚进大堂,王氏和于山就惊呼出声:“李大夫!”
祁蕊没见过他,王氏低声跟祁蕊解释。
原来这李大夫是于家村隔壁村子里的,周围几个村子就这么一个大夫,老于一家身体不舒服都是找这李大夫看病,关系也还算不错,祁蕊生病的两次李大夫来过,不过都是在昏迷中进行。如今这李大夫却跑过来做于大伯的证人……
“堂下可是李大夫?你有何发现尽可以细细道来。”县太爷一看,脸色莫名的不好,看来是完不成女儿的嘱托了。
李大夫用袖子抹抹额头上的汗水,看都不看王氏和于山,朝县太爷行了一个大礼,道:“大人,确实是李某。草民今天来替于大作证,昨个儿于大急匆匆的跑来请草民过去帮他家老太太看伤,这老人家身上都是伤,碰哪里都是疼的,草民瞧着,甚是可怜啊!”
李大夫此话一出,堂外的百姓一片哗然,有人破口大骂,甚至手里有那买的蔬菜鸡蛋的,都往王氏和于山祁蕊身上投。
于山皱眉,起身护着王氏和祁蕊,只是他一个人终究护不住两个人。
一个鸡蛋“砰”地砸到祁蕊脑袋上,蛋清蛋黄顺着头发流下来,她神情麻木,连擦也不擦。
大堂外边,马氏拿手捂住小明的眼睛,不让他看见。连莲表情莫测,看向于大伯时,眼睛中充满阴狠。
县太爷一拍惊堂木,怒道:“肃静!谁再扰乱公堂本官就把他抓进大牢!本案还没有审清你们就如此,若是冤枉好人又该如何?”
百姓们慢慢停下,脸上既有惧怕也有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