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要养100头?这……这……这有点太异想天开了吧!”
夏振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现在是荒年,人都吃不饱,居然还要喂100头猪,那不是要把全村人的口粮都吃光吗?”
“没有这么夸张吧?喂猪的饲料我会想办法的,我已经规划好了,不会影响大家的口粮,您放心,我不会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的,您帮我安排打井队的小伙子们盖一个大一些的猪圈就行!”
“哎,盖猪圈没问题,但是养猪的事情你一定要考虑清楚,这养猪最怕的不是缺粮少草,而是猪的的病害问题,大规模的养殖乡里之前也实验过,后面一场猪瘟,上百头猪都莫名其妙的死掉了,损失很大!最后负责养猪的同志都被免职了!”夏振国不是舍不得盖猪圈,而是怕美琪不熟行,一下子栽一个大跟头。
“谢谢村长提醒,我之前家里对养猪有几个方子,很管用,所以您不用担心,猪害病的问题我能解决的!”美琪自信满满的说,他并不是真的有秘方,其实秘方就是翠竹园里面的泉水而已,这东西连人的伤病都能治疗,更何况小动物呢!那还不是小菜一碟、手到擒来!
和村长聊完天,美琪又到夏三全那边借来了水桶,然后在翠竹园空间里面取了一桶泉水倒在了猪圈的食草之中。
小猪仔们原本很害怕的挤在角落里,但是一闻到泉水的甘甜香气,一个个就举起脑袋使劲的朝这边嗅,等到美琪走开点,这一群小猪一个个活奔乱跳的百米冲刺过来,然后一个个哼哧哼哧的喝起水来。
"这些小猪也不认生呀!”夏兴燕看着这群小猪心里感慨万分,“接下来我会好好照顾你们的!”
晚上,第三口水井也终于打好了,也同样是36米深,胜利村的田地刚好是处于山间平原之中,因此地下水的高度差不多。
打井队员们一个个兴奋的收拾着打井工具,干一天活就是一块钱的津贴,这样的好事情可是少见,原本这些人里面都差不多是吃喝犯愁的知青们,只有少数几个是本村人,所以这份好工作也是惹得全村人羡慕。
这回大家可算是看明白了,美琪才是最大的功臣,心里想着要是美琪再招人,那么自己一定积极报名,哪怕去养猪也会有5毛钱一天。
五毛钱,买什么都能买一堆了,而且不论是打井还是喂猪,都不是特别累,跟平常在地里劳动也差不了多少,就是多了一些纪律,不能懒散,不能说脏话。这原本是对打井队员的要求,没想到村里人也争相模仿,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想着要是美琪再选人,自己的良好的口碑就能加分。
吃完饭的时候,美琪找到了夏振国,昨天她说聘请李正师傅作为技术指导的时候她有一点没确认,那就是李正是县里的技术员,如果长时间不回去,县里那边是不是会有意见。
夏振国也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询问一下李正师傅才行,毕竟人家自己单位的事情自己最了解。于是借着晚饭喝酒的时间,夏振国和李正 说起了这个事情。
李正抿了一口酒,笑着说:“这是小事,县里也知道今年怕是要闹旱灾,所以早就给我们农机站下达购买打井机器的命令,并且还安排了我去厂家培训,为的就是帮助农民兄弟开展打井工作,所以我这个可不偷懒,而是坚决执行县里面的命令,不过这次呆的时间有点久,所以还是麻烦您帮我写个情况说明,到时候我让小陈帮我递回农机站就行。”
“哈哈,你老李的觉悟高呀!帮助我们龙坪乡搞好打井工作就是帮助我们保住粮食不减产、不绝收,这是大功一件,到时候我要联合其他几个村的村长一起给你请功呀!”
“哈哈,那就太感谢夏村长了,你看我每天好酒好菜的吃喝着,还拿着美琪同志发放的津贴,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所以呀,我这是准备全心全意的投入到龙坪乡的打井工作中去,您就看好了吧,这摊子事交给我准没错!”
美琪本来就在这一桌,听到李正提到她,也立刻端着水杯,走了过来:“李师傅,你的本事大,我就以茶代酒敬您一杯,感谢您教我们这群年轻人真本事!”
“应该的,应该的,你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教会你们才能更好的建设咱们的国家,不是吗?”
“哈哈哈,你说的是!敬您!”
第二天,美琪宣布让李正师傅休息一天,打井队员们则是到猪场帮忙搭建猪圈。夏振国带着村里原来搞建设的一帮老人也过来帮忙。原来的猪圈长不过10米,宽不过5米,总面积也就是50平米的样子,养的话只够养20多头猪的样子,再多就不行了。
美琪和村长商量之后决定,在原来的猪圈旁边再搭建两个更大的猪圈,长为15米,宽为8米,然后再从猪圈中间分开,隔成四个空间,这样每个空间差不多都能够养个20多头猪,加上原来的猪圈基本上能够满足美琪养殖100头猪的目标。
当然,原来猪圈的位置也不错,坐北朝南,面前开阔,背后50米左右靠山,通风的效果不错,冬天的时候恰好背风
打井队的队员按照美琪的要求,每个猪舍底部还挖出了排粪沟,这时为了避免猪粪堆积,影响猪的健康。并且在不远的地方还利用一个天然的地坑挖了一个将近十平方米的大粪坑。
只要是猪养起来,这里的猪粪就能够沤肥,到时候还可以给村里的田里增加土地的肥力。美琪打算用猪草加上糠饼、麸皮、洋芋、红薯作为猪食的主要原料。
到时候估计原来安排的五个人都不够,所以美琪只好安排了丹参园子的5个女孩也一起来帮忙,丹参的规模没扩大之前,大家都以养猪场为主。
人多就是力量大,打井队二十个人,养猪场的女同志十个人,再加上村长夏振国带过来的四五个人,这一起就有将近2五六个人,大家挖的挖地基、排水沟。抬的抬木头搭框架,大中午的时候两个都猪圈的雏形就已经建起来了。
吃完午饭大家休息一阵子之后,就开始准备木板,开始将四周围起来,把两个猪圈中间的栅栏隔开,然后再它盖上茅草作为屋顶,整个猪圈的高度都只有1米8的样子,一群人紧赶慢赶的终于在晚饭之前就把猪圈修好了。
美琪让夏兴燕花了5毛钱去买了两挂鞭炮,又买了三条烟“大前门”香烟,大前门当时每条25元,一包就是2角5分钱,然后给所有参与的人都发了一包烟,村里来帮忙的几个老师傅,美琪还额外每人包了一个五毛钱的红包,让这几个老师傅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大家喜滋滋抽着烟,看着美琪点燃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他们仿佛看见证了一个猪场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