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更希望用武力的方式平定江东,而不是谈判。吴国称臣还不是最后的统一,他们需要吴国这块磨刀石,来为将来平蜀以及恢复旧边做好准备。
王濬、张华则赞成主动劝降。
他们认为,江淮是平原,耕地多,原本是富庶之地。吴国不平,淮南、淮北是战场,大片良田抛荒,太可惜了。吴国称臣后,这些地方就能休养生息,国力能够快速恢复,将来平蜀也好,收复边疆也罢,才有足够的钱粮支撑。
汉武帝以推恩令平定关东诸侯之乱,才能集天下之力讨伐四夷。汉武帝先平关东,才有实力西进平陇灭蜀。这都是可以借鉴的先例,不宜不察。
曹芳平时大多赞成王濬、张华的观点,以示器重,但是这一次,他公开支持了钟会。
看到这一幕,他想到了一千七百年后。
没有百万雄师过大江,将资产阶级买办政府赶到岛上去,华夏如何能实现新生?
如果没有雄厚的实力做基础,碾碎江东世家不切实际的野望,大魏如何能实现武皇帝遗志。
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
最后,曹芳做了总结,回复管辂,让他继续观察,等待形势的进一步变化。
瓜还没熟,不能摘得过早。
——
会议结束,钟会与荀勖一起出了门,并肩则行。
荀勖心情大好。
这么多次会议,天子难得如此公开的支持他们的意见,让他有一种扬眉吐气,终于成了天子近臣的感觉。
在此之前,他虽然身为散骑侍郎,却算不上天子心腹,远不如王濬、张华等后来者受天子信任、器重。
“阿舅今天语惊四座,这首席智囊是坐稳了。”
钟会笑笑,却没说话。
他不像荀勖那么天真,他知道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不是他的建议有多高明,而是他的建议正好符合天子的心意。天子要打压世家,要用江东世家这只鸡来吓中原世家这只猴,他却不能不主动献计,充天子手中的宰牛刀。
原因很简单,江东世家大举入朝,直接挤压的就是中原世家的空间。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他只能选择进,将自己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王玄冲(王浑)已经进了汝南界,很快就要清查军屯的存粮、耕地,你家没有亲戚侵占军屯的吧?”
荀勖笑了两声。“你是说颍川荀氏,还是我父子?”
钟会会意。
荀勖虽是颍川荀氏子弟,但他的曾祖父是荀爽,与荀彧、荀攸并不是同一支。加上他的父亲荀肸早死,在族内也吃了不少苦头。如果不是他的母亲出身钟氏,现在可能还没出仕。
在这种情况下,他对颍川荀氏的感情实在谈不上多深,更不可能有颍川荀氏出头的想法。
“公曾,你侍奉天子快一年了,有什么感受?”
见钟会问得认真,荀勖不敢大意,收起笑容,沉吟半晌才道:“天子与先帝一样,有继承武皇帝遗志的心愿,重实干,疾空谈。此战过后,马钧、裴秀辈可能都会封侯增邑。”
“对你来说,这是好事。”钟会停住脚步,转身看向荀勖,目光不动声色的扫了一下四周,避免引起其他人的注视。
荀勖心中一动。“阿舅的意思是说,我也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学上?”
“万物皆数,而数最好的体现就是音律。你在这方面颇有天赋,不宜浪费。与其空谈经学,不如做点实实在在的学问,既证明了经学的高明,又能得到天子的赏识,何乐而不为?”
荀勖沉默了片刻。“阿舅,经学真要成为绝学了吗?”
钟会无声而笑。“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真正的学问永远不会断绝,只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抱残守缺,岂是为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