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也没有计较,热情地招呼张昭成就座,然后问起了天师道的发展情况。
张昭成更加紧张,脸憋得通红,额头全是汗。
见此情景,曹芳不禁生疑。
天师道这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吗?张盛不会是以云游为借口,出去避祸了吧。
仔细一问,曹芳才知道自己居然猜对了一半。
天师道没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张盛云游的确有避祸的成份。
原因有两个:一是天师道与曹魏宗室的关系比较密切,张昭成的姑姑张琪瑛嫁给了燕王曹宇;二是天师道平时与权贵子弟接触得比较多,尤其是喜欢谈玄论道的,其中不乏曹爽一党,包括夏侯玄、何晏等人。
早在前年五月,司马懿开始生病时,张盛就觉得形势不妙,担心被波及,迅速出游,并要求天师道众安份守己,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修道之人多少了解一些医道。张盛认为司马懿虽然年高,身体却很好,一直没有生病的迹象。四月被尊为太傅,剥夺了实权,五月就生病,十有八九是装的。
因此,张盛推断司马懿一定会反击,而曹爽兄弟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天师道被牵连的可能性很大,必须早做安排。
张盛云游不是一个人,而是带走了十几个弟子。万一洛阳城内的天师道受到重创,他还有机会重建天师道,不至于全军覆没。为了避免张昭成受不住刑讯,暴露行踪,他就没告诉张昭成具体去向。
只是当时张盛没料到天子会渔翁得利,所以现在张昭成想找他也找不到,只能等张盛自己收到消息,再回到洛阳。
听完这一切,曹芳哭笑不得。
曹爽这是多失败啊,就没人看好他,只有他自己感觉良好,举目无敌。
曹芳也没多问张盛的事——他并不关心张盛的死活——直接问起了硝石。
张昭成有些为难。
他是听说过益州有硝石,也知道教中有些年长辈份高的弟子会炼硝石,但是那些人不是跟着张盛云游去了,就是隐居起来了。
他本人生在汉中,长在邺城,对益州的事情知之甚少。
就他所知,目前在洛阳的教众中,了解益州的都不多,燕王妃勉强算一个。
燕王妃在汉中长大,后来嫁给曹宇的时候,身边还有几个奴婢,都是天师道的老人,年轻时在益州待过一段时间,知道的情况稍微多一些。
曹芳有些惋惜,却无可奈何。
他一面让张昭成找一些聪慧、可靠的小道士,一面安排人去邺城请燕王夫妇入朝。
先帝在世时,曹宇深受先帝宠信,常住洛阳,甚至被定为托孤人选。曹爽、司马懿辅政后,曹宇就被遣回邺城居住,与其他宗室一样,形同囚犯。
炼硝石倒不一定要请燕王夫妇来朝,派人去问一下就行。但曹芳想借此机会与曹宇见一面,看看他是否可用。
曹宇虽然不如他的兄长曹冲那么聪明,忠诚度还是靠得住的。
邺城离洛阳七百里,来回至少要七八天。曹芳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先了解一下天师道的实力。
连续几天,曹芳召张昭成入宫,讨论天师道的经典《老子尔想注》和相关道术。
一时间,天子要炼丹、求长生的消息不径而走。
曹芳收到汇报,也不解释。
这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让人知道他炼丹,总比让人知道他炼火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