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徐膺绪便对着纪纲说道:“纪百户,如今你手下不过十余人,扩充人手是当务之急。”
“尤其你还将肩负陛下攻略倭国的任务。”
“营房的事情,我和常参将会按照你的需要建设。”
“你眼下还是要快些建立情报网络,尤其是倭国方面。”
纪纲连连拱手应诺,随即行礼退下。
很快,釜山的大明官吏兵将便开始扩建水师城寨,并选址建设军用码头。
管理釜山的蔚州官吏在收了徐膺绪的好处后,便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地的百姓则是积极踊跃地前来码头工作。
徐膺绪也没有亏待朝鲜百姓,除了管了他们的午饭外,还每人每日付给他们三十大明通宝的酬劳。
于是釜山港周围的不少渔民或者蔚州的农民趁着农闲纷纷前来为大明建设军用码头。
纪纲则是一边从明军将士中选拔护国卫,一边收买和倭国做生意的朝鲜商人来暂时获取倭国的情报。
就在釜山的大明官吏兵将们上下齐心搞建设时。
大明皇家海运公司的三艘战船出现在了釜山。
看到大明水师的战船前来,大明的官吏兵将们兴奋起来。
统率这批战船的水师将领吴宣指挥战船有序停靠在通商码头。
随即派人将徐膺绪、常继祖和纪纲三人请上船说话。
“徐大人,此番陛下派末将前来,便是前来运送一些火器。”
“南燕王率领的船队如今已经在其他通商口岸停靠。”
“南燕王也准备率人前往朝鲜王城会见朝鲜王。”
徐膺绪点了点头,随即马上看向常继祖说道:“常参将你速速派亲信前来将火器运回城寨之中。”
“纪百户,你不如随吴统领乘船北上,也前往朝鲜王城吧!”
“如此你可协助南燕王和耿都督行事。”
纪纲毫不犹豫地应诺下来,随即便去召集自己的亲信布置任务。
等到战船上的火器被搬运完毕,吴宣带上纪纲等五人离开釜山北上。
朝鲜开京。
朱高煦看到亲自前来迎接自己的朝鲜王和李芳远后,目光情不自禁地被李芳远吸引。
那种感觉对于朱高煦太过熟悉了。
朱棣的身上有,之前他自己的身上也有。
李芳远则看着眼前这个断臂的大明王爷,眯着眼若有所思。
朝鲜王李芳果领着百官向朱高煦行礼后,便带着他进入开京之中。
街道上的百姓纷纷跪下叩首,恭迎大明的亲王。
耿璿跟在朱高煦身后向朱高煦介绍着开京的风土人情。
李芳果在王宫之中设宴款待朱高煦,同时提出来了希望明日在朱高煦的见证下册封李芳远为朝鲜世子。
朱高煦不假思索便答应了下来。
等到宴会结束,朱高煦被安排在一处华府中休息。
耿璿和李良成则都私下来到此处和朱高煦会面议事。
“南燕王,陛下可有什么旨意?”
朱高煦看了一眼开口询问的耿璿。
“陛下对你们没有什么旨意,倒是要我给朝鲜要员们送些皇庄和丝织局产的绸缎。”
耿璿和李良成当即一愣。
却又听朱高煦说道:“若是李芳远不举起反旗,我大明王师岂不是师出无名。”
“所以还要再等一等,先用进一步通商来迷惑李芳远。”
言毕,朱高煦让随从拿出二十匹绸缎。
“李参判,这二十匹绸缎,你分别送到王宫和李芳远府上。”
“而且要让朝鲜官员都知道此事。”
“记住,这是大明皇家绸缎。”
李良成连连点头应诺,却又不知道朱高煦为何要叮嘱最后一句话。
不过想到自己手中有大明皇家丝绸贸易公司的一份股票,便觉得总归是对自己有利。
送走了李良成后,朱高煦看到耿璿问道:“朝鲜王城的情况了解清楚了吗?”
耿璿神色严肃地拱手说道:“王爷放心,一旦事起,我有把握第一时间封锁朝鲜王城。”
朱高煦思索了一番后又继续说道:“发觉情况有变前,该调兵就调兵。”
“此事必须要万无一失,绝不能让陛下的计划失败。”
耿璿当即面向应天方向半跪行礼。
“绝不辜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