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合上折子轻笑着看向马恩思。
“你去宣朱高煦入宫觐见吧!”
“记住,一定要让他摆出南燕王的仪仗。”
“朕就是要做给天下的藩王们看。”
“让他们掂量掂量,他们的儿子到底会死心塌地跟着他们,还是会为了亲王的爵位投了朕。”
“快去!”
马恩思不敢耽搁,转身快步走出御书房,而双喜也在这是从内阁回来。
“陛下,文书都已经送到内阁了,一切如同陛下所料。”
“解缙等人对陛下感激涕零,激动地跪地拜谢圣恩。”
“魏国公和长兴侯也很高兴他们只用处理军机要务。”
“只是陛下,待到内阁处理好了文书,那些文书还是需要陛下批红。”
“那陛下不是还要”
没等双喜把话说完,朱允炆便抬手制止了双喜。
“双喜,若你伺候的皇帝不是朕,此刻你的脑袋便要搬家了。”
“这大明江山社稷,是朕的天下,朕便是忙里偷闲,也不可能对军政要务不闻不问。”
“否则这大明的江山社稷是朕的。还是内阁那些大学士们的呢?”
双喜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跪倒在地使劲磕头。
朱允炆示意值守的亲军把双喜拉起来。
随后目光越过双喜望向御书房外的天空。
“朕放权是有必要的,毕竟朕也只是凡夫俗子。”
“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能全知。”
“可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能不知。”
“你现在不懂,以后朕也不希望你能懂。”
“你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太祖既然不许宦官干政,你就应该明白朕的心意。”
双喜被朱允炆的话给镇住,半天都缓不过神。
朱允炆见状倒也没有过于苛责,宦官的权力说到底还是来自于皇权。
宦官和文官集团的斗争,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皇权和官僚体系的斗争。
“好了,你不必太过惶恐。”
“朕若是治你的罪,也不会苦口婆心地和你说这么多。”
“你去准备些茶点,朱高煦面见朕,那也是藩王面圣。”
“咱们多给他一些体面,他至少面子上和心理稍微好受一点。”
“这也是朕做给天下藩王们看的。”
双喜连忙拱手应诺,心神不宁地退出御书房。
值守在御书房的亲军们有些紧张地继续守卫。
朱允炆轻笑一声,目光扫过御书房内值守的亲军。
“你们不必惶恐,你们只需做好你们的本职工作。”
“逢年过节,朕少不了对你们的赏赐。”
而朱允炆训斥双喜的这番话,第一时间传到了众宦官的耳中。
宦官们深知陛下对双喜的态度,便是对他们的态度。
如今陛下显然不准备让他们参与政事。
同时这一消息也传到内阁之之中。
正在审阅文书的解缙闻言抬头笑着说道:“宦官不得干政乃是太祖明令。”
“陛下虽是萧规曹随,却也是极好的,有圣君之风。”
方孝儒则是望向御书房的方向用力的拱手一拜。
“陛下如今已有尧舜之圣!”
“实乃我大明江山社稷之幸!”
郁新没有说话,只是埋头继续处理文书。
相比之下较为悠闲的徐辉祖和耿炳文对于宦官干政不怎么关心。
他们的注意力全在前线送来有关燕贼朱棣的情报上面。
除去朱允炆已经知晓的朵颜三卫彻底易主的消息外。
前线又送来燕王朱棣正在网络北方名匠的情报。
这显然是朱棣在吃了三眼神铳和快枪的亏后,准备偷师新军准备的火铳。
忽然,徐辉祖双眼一瞪,看到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前线急报。
“北平有外夷使者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