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她端起一旁的茶盏,优雅地揭开盖子,抿了一小口,继续道:
“黑子被围,眼下已自顾不暇。倒是为本宫争取到了不少时间。
其余的白子,是时候用起来了。”
青年男子眼带笑意,恭声道:
“娘娘明智。”
京城外。
这里已经有许多的流民聚集。
因多日的赶路,身上的衣物基本没有完整无损的。
脸上都是灰尘,头发乱糟糟地披下来。
但这里没有想象中的混乱,反而一切是那么的井井有条。
在他们聚集的地方,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帐篷。
不远处是一些粥棚。
其中最大的一间赫然写着“苏记粥棚”。
自从苏水水和她父亲在原清清处学习了更好的熬粥方法后,苏记酒楼的生意蒸蒸日上。
为此还单独开出了一间店铺为苏记粥铺。
封长瀚带着几个士兵在附近巡逻着,看到这里的一幕不由暗自点头。
他对着旁边站着的一名同僚说:
“眼下钟康南已死,惠妃的计划成功了一半。她肯定想不到,这里的情况和她预想中的完全不一样。”
另一名官员捋捋胡须,笑眯眯地道:
“多亏了神女,将更好的熬粥方法交给苏记酒楼的东家。
那些酒楼若是想得到这方子,就得在这次救治流民中出力。”
封长瀚也同样不可抑制地流露出笑意。
“是啊。可谁又知晓,这设立粥棚,不止京城众多酒楼有份,就连神女的粥粥餐车也出了一份力呢。”
“封将军有理。不知封将军可有购买书斋最新上架的宣纸?”
“哈哈哈。自然购买了,听说那也是神女之物。”
“那当然了。内子去玩过那纸片捞鱼,没想到薄薄一张纸,竟也能入水不破。”
“这京城,可是变得越来越好了啊。”
“若是惠妃知晓这里的情况,怕是要气得半死。”
“哈哈哈!”
“啪——”
一个陶瓷做的茶杯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一个宫装妇人正恶狠狠地盯着眼前的碎片,咬着牙,眼里全是不甘心和不可置信的神情。
一旁一个中年男子连起身,让下面的人赶紧收拾。
一边安慰着:
“母妃,别气。小心身子。”
宫装妇人正是前朝惠妃。
即使已经过了花一样的年纪,可常年保养,脸上竟瞧不见一丝岁月的痕迹。
依旧风韵犹存。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京城的暗子还没有回信吗?”
太子萧途扶着她坐下,劝解道:
“母妃不必忧心。京城的流民数不胜数,那狗皇帝以为设几个粥棚就可以平息了吗,他做梦!”
惠妃嘴角扯起一抹诡异的弧度,眼里却是一片冰冷。
“没想到,此事他居然接住了。来人,传公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