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途中。
华滢时不时回过头朝他嘟了嘟嘴,做了个鬼脸。
身前那沧桑的背影恍若不知。
想必这位先生一定很烦恼吧。
此时,刘琦多少有点理解,这就是共情吧。
约莫半刻。
华佗停在了一座破旧的茅草屋面前。
草屋虽旧,但一应俱全。
地上布满杂草的地上放着竹篾,里头晒着一些干草药。
还有零零散散的,生活所用的工具。
应该到了吧,刘琦暗想着。
男子拿出臼杵,坐在自制的竹板凳上,捣鼓着。
刘琦抱着尚未苏醒的张菡君下马,站在了他们面前。
这是?
准备煮药,都不用诊断吗?
不多时。
他内心的疑问得到了解惑。
“滢儿,进去把砂锅端出来。”
华滢虽然心思突变,但从小打下的医药基础并没有忘记。
她也知晓,救死扶伤的道理。
“好的,爹。”
于是,她便跑着进去端东西去了。
华佗手中不停,似是解释,又似倾诉。
“世人皆以为看病都要把脉寻诊,我却不同。”
“嗯?”
刘琦听到他的理论,很是惊奇。
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什么事能让他感到意料之外的。
“有些病,确实需要配合把脉;但有些病,一看便知。”
“这么说,她的病你已经看出来了?”
根据他的话,刘琦理所当然的得出了这个结论。
“对,也不对。”
华佗点头又摇头,实在是令人费解。
“此话怎么说?”
归根结底,刘琦一开始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
“爹,砂锅放太高了,我拿不到!”
声音从屋内传来。
“我知道了。”
华佗有些无奈。
他手中的活还没完呢,实在是忙不过来。
转头,就看到了傻站着的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