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搬番薯,洗番薯,压成泥都招村里的人来做,最后煮也找人来干。
粉条工坊好了,就开始招人了。
当然首先要以村里的人优先,夏老爹准备先聘请吴村长的大儿子,吴大春当招聘员。
不管是他的身份,吴村长的长子,由着吴姓家族做后盾,再以对方的人力和人品,都是十分的合适的。
身为本村人,还在吴村长的教育下长大,吴大春本身就是为了接手村长之位培养着。
但是这一次,粉条工坊开张,夏老爹郑重的邀请他,跟他谈论了待遇跟未来的发展,吴大春就义无反顾的加入了粉条工坊。
吴村长一家人也十分的赞同,明眼人都能看出,夏家现在不一样了。
再加上他们家大张旗鼓的建造工坊,明显就是对番薯这种粮食充满了信心。
跟着他们干,不会有错的,吴村长语重心长的跟家里人都交代一番。
吴大春穿着自家媳妇新做的衣裳,把自己打理的精神焕发,第二日早早就来到工坊。
这个工坊主要由夏三叔跟吴大春来管理。
女工人先让连阿婆过去带着,毕竟她可是跟了东家有一段时间了,再加上熟悉番薯粉条的制作,由她来再合适不过。
账本就有张氏统筹着,之后再慢慢交给夏三叔。
夏三叔和吴大春携手合作,先是去李木匠那里定制了各种木桶,木盆,还有晒粉条的木架子。
再去铁匠那里定制各种切粉条的刨刀,准备把夏乐说的粗粉细粉,宽粉一一制作出来。
还有压番薯泥的工具,夏家买了两头驴子来运货。
现如今夏家有各种货品要运输,不管是从村里把菜运到夏记,还是各种饲料的运输,都要驴车来了。
把工坊的工具都备齐之后,吴大春就开始招人手了。
凭着他对村里人的了解,先是找了家中没有人力开太多荒地,贫穷家庭。
比如靠打柴为生的吴大力一家,他家就一个男丁,剩下就是他老娘,媳妇,还有三个姐姐,全是女子,就靠着薄田,平日里打打柴,才能维持生活。
吴大春就让吴大力家来一个到工坊中,女工每日都四十文钱,包吃一顿。
还有李寡妇一家,留着一儿一女还小,种田也种不出什么来,李寡妇也入选了工坊中。
还有吴小树家,爹娘就一个儿子,娶了一房媳妇,老娘病着要吃药,吴老爹就下田,吴小树在不是农忙时节都出去当货郎补贴家用。
他媳妇也入选了工坊中,这样家中的负担也减少了一些。
除了家中长工十人,在村里也招人十五人来,加上管理人员,粉条工坊居然有接近三十人。
算是一个大的工坊了,所以光靠番薯她们可能做不了多久,还好夏乐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长工把家中的番薯留下要吃的部分,就都搬到工坊那边去了,接近四万斤的番薯,偷偷摸摸的搬了过去。
不让村里知道具体有多少,不过随着粉条的不断出厂,村中也知道,夏家所种的番薯收获真的特别多。
大家看着地里就更有信心了。
夏记又开了一家新店,就以粉条为主的砂锅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