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自幼好兵,被秦王政任用为将领,为秦国东征西讨,多有战功,为战国著名军事将领之一。
他曾率军多次攻赵。
秦王政十一年时,王翦率军攻打赵国阏与,大破赵军,拔九城。
当王翦的大军攻赵时,赵在迁的领导下已经衰落,他看不清秦的虎狼之心,不能团结共同对付秦国,却因琐事与燕国争论不休,以致交战数年,两败俱伤,秦国渔翁得利,乘隙而入,蚕食赵国土地,赵已无抗秦之力。
然而秦灭赵并不顺利,主要原因就是赵国还有一位大将李牧。
李牧,是战国时期一代名将,有勇有谋,继廉颇之后为赵国大将军。
在对匈奴作战中,运用奇兵,左右夹击,大败匈奴,斩杀十几万骑,灭襜褴族,破东胡,降林胡,匈奴单于仓皇逃走。
至此后,匈奴心有余悸,十几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
赵国攻燕时,李牧拔武遂、方城。
曾在宜安大败秦军,因功封为武安君。
他驰骋疆场,多次战胜秦军,成为秦克赵的一大障碍。
在秦王政派王翦率大军攻赵的危急时刻,赵王迁让李牧、司马尚率军组织抵抗。李牧战斗经验丰富,有谋略。
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李牧采取只守不攻战略,消耗秦军精力,使秦军进退两难,棋逢对手,秦军一时难以取胜,秦王深以李牧为忌。
于是秦决定再使惯用的反间计。
借赵王之手除掉李牧。
这时,因吕不韦事发,其门下舍人司空马避祸逃入赵国,被赵王迁封了个小官。
司空马自然不满意这个职位,于是他游说赵王迁,想受重用。
他对赵王迁说:“秦赵二国交战,不知谁胜谁败。现在请问大王,赵与秦哪个大?民众哪个多?哪个国家金铁粮草更充足?哪个国家安定?哪个丞相贤明?哪个将领更英武?哪个国家政令更明?”
对此问题,赵王迁信心不足,皆答不如秦国。
于是司空马道:“现在大王之国,处处不如秦国,两国交战,大王之国必亡。”
赵王迁一听,担忧起来,忙向司空马讨教救国之策。
司空马道:“如果大王分一半国土给秦国,秦国必然接受,秦不费吹灰之力得半个赵国,必然大悦而受地却兵。
秦国受赵地而实力增加,山东各国必然惊恐,唇亡齿寒,诸侯们必然惧而救赵,于是合纵之事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