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自视天朝国,自称大天朝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不需要洋人的东西,觉得洋人离不开天朝生产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就在洋人已然从火中蜕变,成为一个全新的工业化国家的时候,大清还在封建王朝的制度中苟延残喘并固步自封着,乾隆以为只要自己的国家不要发生战乱,守住自己的土地就可以了,殊不知你在固步自封的时候,别人却在不断地变得强大。】
【导致的结果便是,华夏与世界脱轨,错过了绝佳的发展机会,几千年来一直立于世界之巅的华夏,被很多国家超越,为日后的耻辱埋下了祸根。】
【其四:不舍皇帝之位,让位不让权。】
【乾隆能在自己的晚年禅位,看似不易,实际只是换个称呼继续当政。】
【原以为他退位后就不会祸害大清了,结果没想到的是,就在禅位大典的当天,乾隆皇帝竟然没有把传国玉玺交给嘉庆皇帝,后来还是刘墉和纪晓岚苦口婆心的劝说,乾隆皇帝才万分不舍的将玉玺交出。】
【这还不算,乾隆皇帝在禅位之后,依然居住在养心殿,而新皇帝嘉庆帝只能继续住在王府,这叫什么事?】
【按照惯例,只有皇帝才能住养心殿,可见乾隆帝仍然眷恋皇帝的地位。】
【对于权力,乾隆更放不下,乾隆皇帝对各个属国的使者说:“我虽归政皇帝,但大事仍为我办。”】
【而嘉庆皇帝,在继位的三年时间里,虽然天天朝,但只不过是一尊坐在那里的木雕,一点儿存在感都没有。】
【其五:好大喜功,往自己脸贴金。】
【乾隆皇帝是个自负的人,他从来不吝惜吹嘘自己的功绩,著名的“十全武功”,虽然有几场确实是影响华夏的大胜利,但是也不乏滥竽充数的吹嘘之作,比如初次平定廓尔喀等。】
【原来以为他老了,就会安分了,可没想到的是,到了嘉庆年间,这位乾隆帝,老了也不忘本,更加喜欢吹嘘。】
【嘉庆三年八月,乾隆得知川楚白莲教的起义领袖王三槐被擒,心情大好,表示“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然而此时,白莲教起义的烽烟已经燃遍西南,王三槐的被擒根本不足以扭转局势!乾隆皇帝只不过是沉浸在自己的美好幻想中无法自拔。】
【除了征战,禅位刚不久的乾隆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千叟宴“,列名参席者三千多人,列名邀赏者五千多人。】
【为了举办本次宴会,大清花费了大量的资财,国库更加空虚。】
【其六:用人不疑,识人不明。】
【乾隆的宠臣和珅,是当时清朝的第一大臣,乾隆退位之后,仍然极为宠幸和珅,简直是给了他大于嘉庆的权力。】
【每日朝时,乾隆以太皇居中而坐,嘉庆帝侍立一旁,和珅则必居另一旁。】
【而且乾隆帝每次有什么动议,和珅都会在第一时间应答,有时简直让人搞不清楚谁才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