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灌县那边医院和学校的偷工减料建筑危房完全不同,这栋楼是真的建的好,全现浇筑,钢筋粗大,设计合理规范。
现实中有两种必然是逃不掉的,一种是天灾,另外一种就是。
就是这么一栋可以说坚固的建筑,在那场大天灾中,却脆弱的像一根竖立起来的冰激林蛋托,毫无征兆的完全垮塌掉了。
紧挨着它的砖混楼也仅仅是裂了几道缝隙而已。
整个天灾中,这座县城只垮了三栋建筑,分别代表着最好的和最差的,极其的反差萌。
这场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故,是缘于银行太有钱。
我们都知道,全国各地的银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装修。
今年装一次,明年再装一次,换个领导再翻新一次,什么材料贵就要上什么材料,什么方式花钱多就要采用什么方式。
而且不只是装修,还要改动,今天这么改,明天那么改,实在改无可改就全砸了重来,要不然显示不出领导的本领。
主要是不大改洗不出需要的钱数这才是本质的意义所在,也是银行业的一个潜规则。
墙,拆了。剪力墙,拆了。支撑柱,砸了。钢筋,切了。
甲方敢要求,申城的设计院就敢设计,围标的根本找不到办公地址的装修公司就敢施工,而什么也不懂的从农村招来的施工人员就敢干。
于是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本该傲立在地震中的大楼,脆弱的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一头倾倒下来,把所有人埋在下面。
在这场事件中死去的工作人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一个老公是县局的干部,一个老公是县正发伟书记
然后银行联手县里开始捂盖子,压制所有银行家属的发声,这两位老公因为职务原因,流着泪大吼着在保证书上签下名字。
然后一个沦为酒鬼,一个自此变得沉默,提出了辞职申请。
而整个事件的操纵者,可以说直接造成了这次事件的当事人,王建强,毫发无伤,揣着厚重的钱包换了个地方继续当他的分行长,继续着美好的人生。
而那些失去了儿女的老人,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流着泪面对破败的家庭,十几年连一声道歉都没得到,苦苦维权无果。
所以张彦明在确定指挥部驻址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点了两个地址,一个是县镇府,一个就是这栋中行大楼。
我就要这两个地方之一,给哪个你们自己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