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瑭听罢,朗声大笑,抬手按着她的脑袋,“傻丫头。”
救了人还不求什么,真是个傻丫头。
那日,他在她的背上,虽然眼睛睁不开,但杀手的本能,还是让他有一丝紧绷,可小丫头的手不断传来暖意,他难得的,卸下了防心。
他已经有十三年未曾感到那样的暖意了。
他看着江三玖,缓缓勾起唇角,又欠欠地揉着她的头发,直到彻底散了才罢休。
江三玖很是不爽地看着他,韩瑭被她看得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给她重新扎起花苞,很是认真。
屋内的张大夫早写好了方子,但听到韩瑭说的话,他等了一会儿才出去,将手里的方子交给江三玖。
江三玖将方子仔细收好,又听张大夫嘱咐了几句,才同两人告别,往家里去。
今日是正月十五,村里稍微有钱的人家会带着孩子去镇上玩儿,江三玖家里没什么钱,但她要趁着十五镇上人多,拿编好的竹筐去卖,所以也能去镇上看看。
这时候,有些早就收拾好的婶子开始扯着嗓门喊自家的娃快些出来。
渐渐的,开始热闹起来。
婶子们在院子外,无奈地对视一眼,然后一边等着孩子,一边话起家常。
“咦?听说隔壁村的冯曦若去选了金桂美人,也不知今年祁连镇的金桂美人会不会是她?”
“呀,要是她,那隔壁村的可有的吹了。”
大周尚美,每年的上元节各地都会选出金桂美人游街,小村子里自然不用,但祁连镇今日定有美人游街。
那场面定很是繁华欢闹!
而婶子们说的冯曦若,是十里八村长得最好看的姑娘,比她长两岁,心气儿也高。
这不,人家奔着金桂美人去了,想选美人呢!
江三玖撇撇嘴,她不喜欢冯曦若,从她八岁的时候,开始晒得黑起来,又胖起来,冯曦若每次来莲花村,见到她都会拿着帕子挡脸笑话她。
偶尔一个眼神扫来,让她浑身不舒服。
她听隔壁的大妞说,冯曦若背后还说她长得和马粪一样黑,很是嫌弃她。
从那之后,她每次见到冯曦若,都会离得远远的,冯曦若不喜欢她,她也不会喜欢冯曦若。
她又听婶子们说了几句,无非是莲花村里没那么俊的闺女,兰花村有一个冯曦若可就上天了。
她不再多听,加快了脚步,想到齐老爹还在等她一起去镇上,不敢多耽搁。
江三玖将药送回家不一会儿,齐老爹就牵着牛车来了。
齐老爹的牛车能做很多活计,江三玖也很想要一个这样的牛车,这样以后就可以全家一起去镇上玩儿,等小弟再大一些,还可以坐牛车去镇上上私塾。
她想好了,等韩瑭拿了珠子来,带她娘看完大夫、买人参,剩下的钱就买个牛车!
齐老爹帮她将编好的竹筐放到车上,同她娘说了一声,便载着她往镇上去了。
现下天冷,齐老爹还给她拿了厚厚的被,让她披着。
她摇摇头,“老爹,我不冷。”
齐老爹看了她一眼,见她除了鼻尖红红的,其他都还好,也放心了,只道:“一会儿冷了就披着。”
她点点头,应了声“好”。
莲花村到祁连镇有些远,等他们到了镇上,已经是中午了。
她的竹筐卖得快,今日小娘子和郎君特别多,她的竹筐编得好看,大大小小都有,正好买了可以逛街放东西。
待到日头西垂的时候,还看见有人一手提着她卖得小竹筐,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物件,一手提着石榴小花灯。
镇上的花灯很新奇,各种形状、各种样式的都有,像那石榴花灯,就是肚子圆鼓鼓的,还有葫芦型的花灯,很是精巧。
齐老爹拉的菜卖得慢了些,等齐老爹卖完,圆月已高高挂起。
这时候的祁连镇已然喧闹起来,街上人挨着人,道两旁的酒楼挂着的花灯随风摇曳。
人们的头上是层层铺展开来的红色油纸伞,冬日的风拂过,轻轻转动,让人移不开眼。
“好美啊!”江三玖忍不住喃喃感叹。
她第一次在上元来祁连镇,往日里匆匆忙忙卖着竹筐,并未细细瞧过,更何况,今日是上元节,这镇上更是装扮一新,热闹繁华,尤其那红纸伞和花灯,漂亮极了!
齐老爹见她看呆了的模样,笑了笑,牵着牛车,冲她嘱咐了一声,“我去将牛车绑好,你别乱跑。”
他们今日是赶不回莲花村的,又没什么多余的银两住店,是以,齐老爹将牛车牵好,就算占个歇脚的地方。
江三玖点点头,看着齐老爹将牛车牵走,自己则站在道旁四处张望。
她很喜欢这样热闹的地方,而且镇上的小娘子也喜欢她的竹筐,也不会嫌弃她丑,反而会夸她,她很喜欢祁连镇。
她不敢乱动,乖巧地等着齐老爹,偶尔有三三两两的少女相携走在路上,遇上猜灯谜的小摊儿就不动脚了。
江三玖也想猜灯谜,但她不识字,所以她也就不多看那花灯,扭头去看姑娘们头上戴着的灯笼簪子。
那簪子和花灯一样有各种样式的,只是小一些,而且颜色也更多,不仅有黄的红的,还有紫的绿的,特别有趣。
她最喜欢的是一个姑娘头上戴着的樱桃簪子,红彤彤的,甚是可爱。
江三玖有些羡慕,但这镇上新奇的东西太多了,转过头也就忘了。
她又向前望去,见长街之上,月色笼在花灯上,更添了几分朦胧的微光。
一个白衣少年唇角带笑,站在那片艳艳的红纸伞下,微光淡笼,他宽大的衣袖微微轻扬。
纸伞轻转,他轻轻抬起了手,微微侧过身,正朝她这边看来。
她的心猛然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