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捏住蒋义渠的这种特点之后,李通等人商议出了一个破敌之策:找出蒋义渠中军所在,而后以分兵形势击穿那些炮灰,最终在蒋义渠中心点汇合,集中力量将其击溃。
“好主意!”杜袭颔首:“我曾听说过,当初大王和周氏联手时,周氏便是用的这种法子击败的蒋义渠。”
当时蒋义渠的人更多,而且战线连绵百里,对于穿插者的考验非常大。
现在则不同,蒋义渠的人抱团成一个圈,要穿插的难度就会低上很多。
他们以中心部曲打起旗号,让穿插的大军始终跟着各将的旗号前进,以维持军队不散。
中心部曲,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和将军互相认识,平日里施恩笼络,密为心腹,亲如家人,上阵必死战。
从个人战斗力、到日常待遇、再到武器装备,都是军中第一。
无论局势胜败,他们都会紧紧的跟在将领身边,是将领统领一军的底气所在。
例如拥有三百人部曲的将军,还别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那这三百人便是这五千人的军骨所在。
胜战先拔以激励全军,劣势在前以开生路,这便叫一军之骨。
除了在战场上的作用,他们还往往是将领在政治上的底气。
这群人皆是战兵,又可以作为军官,一个个分散聚拢,便可以号令整支部队。
而在战乱年代,君主杀文臣那是常有的事,但却不敢擅动武人,与此也有很大关联。
武人更像‘技术’工种,你一旦把他砍了,那些直接效忠他的人你根本指挥不动,甚至有可能起兵造反。
等你重新培养一个将领,让他拉起队伍,又需要很长时间。
换句话说,找替代品很费劲,找优秀的替代品更难。
而这样的部曲规模少则百人,大些的将军规模在三百人到五百人,再多则不行了。
因为一个人的精力终是有限的,一个将军没法去认识笼络几千个人,并将他们带在身边。
但也有例外:豪族部曲。
例如李通,他的家族部曲就有三千人!
注意,是家族部曲,还只是他家里的人!
李氏作为当世名列前茅的豪武家族,同宗人数比寻常一个县都要多,他们聚集的兵马高度团结。
李通犯不着亲自出面,他能用家族关系为纽带,以整个家族去笼络他的族人、宾客、徒附,结成最紧密和庞大的部曲部队。
这种部队谁也抢不走,优缺点非常明显。
优点是战斗力强大,到了真玩命的时候非常可怕,毕竟战友和上司都是自己人,天生就比其他军队组织度更高。
缺点是尊奉家族意志远超君主意志:宗主说了算,家族利益至上,其他的靠边站。
而今日这场战也将由李通从正面进攻,踹阵杀入。
杜袭等人分头逼近,掀起乱战!
战斗一开始还很顺利,可打着打着就出现问题了。
蒋义渠也不是草包,他知道自己部队的弱点,所以第一时间从中军分出精锐部队,去前方截击各部。
随着精锐一出动,原先被曹军打的节节败退的炮灰们站住了脚,开始集结在精锐身边防守反击。
而敌人进攻的势头一旦被压住,蒋义渠庞大的部队就开始发挥作用,他们像是黄河水一般搅动,将对方的人马迅速切割。
“不要散开,不要散开!”
吕旷大吼,挥刀连续砍翻两人,身边的部曲也猛力向前冲去,击退了蒋义渠军的一次截击。
差距就是这样出来的。
强军能够前进,而稍弱的速度跟不上,更弱的还会被冲着走。
但,参战之中,优势之军不可能停下,他们必须扩大优势,将全军拔出泥潭。
“向前!”
杜袭咬牙,亲自持矛突阵,挑翻了一个敌军校尉,又举枪大呼:“都把旗帜打起来!”
杜家也算颍川大族,但影响力一般,借助曹操的庇护和这些年在战场上的活跃,杜袭的势力迅速膨胀,养有部曲五百人。
这些人紧抱在宗主四周,高竖旗帜。
被冲撞破碎的杜军见到前方飘扬的杜字大旗,一时都有了主心骨。
曲侯屯长们大呼,率部向杜袭所在靠近。
“截住他们!”
坐镇中军的蒋义渠皱着眉头。
他的想法是将杜袭等人拦住,只放李通一路人马过来,和他中军对决。
没有其他人的帮场,蒋义渠对吃下李通信心很足。
而李通这几千人一旦覆灭,这批曹军必将落败。
一场数万人的大战,具体到一个面上,决定胜负的有可能只是那千人而已!
就在杜袭部曲越战越勇,不断从周围捞出、聚合兵马的时候。
敌军阵中,突然爆发一阵极为精准的箭雨。
这批箭专点杜袭身旁亲近人。
只刹那,杀数十人,倒旗九面。
杜袭大惊,随即道:“随我杀去,杀散这批人!”
他找打了目标,驱马向前,看清了这批人的容貌后,身上却冒起一股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