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机进入下降程序后,陈北纵合上了凌新儿的笔记。
这笔记虽然被他一直带在身边,但是今天却是他第一次拿出来翻看!日记似乎并不完整,起码大一大二的那些并不在这本里。
或许正好写到新的一本,或许凌裴裴认为只有这一本才有交给陈北纵的理由。
因为日记翻开第一页便是他跟凌新儿初见时的场景。。。
这些,陈北纵都没有去细想,有这本笔记,他已经很知足了。
凌新儿的字写得很娟秀。
陈北纵一边看着这些字一边回忆过去,这让他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好像凌新儿就在他旁边,二人在一起回顾他们的恋爱史。
他看的很慢,几乎达到看一句就要回忆几分钟的样子。
正因为如此,两个小时的航程下来,陈北纵刚刚看完一篇。
不过对于他来说,这种慢或许来自于一种叫做共情的感觉。
借此,他的心情终于平静了许多。。。
陈北纵跟胖子这次来岭南是奔着大夏核物理研究所的那个east而来的。
将那份核聚变见解递交给国科院后,梁院长当天就回复了他,核物理研究所正在运用室温超导构建新的托卡马克装置。
陈北纵这《见解》交的正是时候!
马上对接相关领域的专家,陈北纵奉命前来参加新组建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小组。。。
前来接机的是马明磊院士,他的名字陈北纵听过,在岭北大学学习期间曾经看过很多他发表的论文。
是大夏现代核物理具有代表性的专家,马院士是这个新组建小组的组长,陈北纵是副组长。。。
坐在车上,马院士一直在观察后排上的年轻人,他有点惊讶。
陈北纵在大夏科技领域已经算是知名人物,这一点马院士是知道的。
来自岭北大学他也知道。
但是这个年纪他却万万没想到,埋头实验数据的他都是在科技期刊上看过陈北纵关于室温超导的一些理论研究心得。
至于其他的,他并没有过多打听。
“北纵,燕京现在也热了吧?”
“嗯,进入夏天了!”
“我在潼南已经待了三年了,都快忘了燕京什么样子了,其实我还算是一名燕京土著!”
马院士很和蔼,这在他看来也正常,毕竟陈北纵的年纪跟他的孙儿差不多大。
“那马院士厉害了,燕京那地方寸土寸金,但凡敢自称土著,那基本等于土豪级别了!”
“土豪?豪没有,土倒是货真价实,像我们这些常年埋头于实验基地的人基本也告别柴米油盐这些琐事了。”
陈北纵点点头,他之前一段时间就是这样子,吃饭是食堂,有专门的大师傅负责安排营养膳食。
住的地方虽然有分配房子,到距离龙山科学院有段距离,还是住宿舍。
忙起来的时候也顾不上了。。。
“北纵,关于你那个磁场位形,我认真研究了一番,好像省略了很多推演步骤,我让下面人开始逐一疏导,结果他们愣是无从下手。
最后还得你来,构建新的形态,有把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