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院长亲自来接却也来去匆匆。
将黄教授等人安排妥当后,他便借口离开了,仿佛这白色小楼里有什么秘密,他多留一刻就不合规矩一样。。。
实验楼最大的一个实验室里,胖子等人还在兴奋地看着眼前先进仪器还有配置丰富的工作间,陈北纵跟黄教授却悄悄来到了门外的走廊上。
看着不远处楼道口执勤的哨兵,黄教授转过头看向陈北纵。
“北纵,我从事科研行业也有30多年了,还从未像现在这般有压力,你的无人机项目看来已经惊动军方了!
我发现这栋楼周围都被清空了,现在这里除了我们这些人就是负责警戒的士兵。”
陈北纵点点头,刚才在车上的时候他已经见识过了。
“接下来怎么安排?我们必须马上进入科研流程,70天时间,即便分成两组昼夜不眠,我们也只剩下。。。”
“1680小时。”陈北纵接口道。
“是!”
“我会用一周时间进一步完善无人机的全机外形,确定总体和各主要部件的几何尺寸,确定它的气动参数以及有关气动特性的综合设计。
之后便交由航空院下设的无人机制造基地打造两架等比例样机。
样机出来后经由运输机马不停蹄地远往风洞实验基地,待所有数据校准后,开始正式组装。
一周后,也就是完成外形设计后,我会转入量子主机的最后研制,剩下的系统整合就需要你们还有航空院的无人机专家一起来完成了!”
陈北纵思路很清晰,这一套流程他已经反复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了,按照他对每一个系统的研发时间的推演,1680小时或许还会富余48小时左右。。。
无人机的几个核心系统是同时起步,70天后或许又会同时完工,它们必须分工明确,几条任务线同步推进。
如此,今年的无人机竞技大赛兴许还能赶上。。。
“按照我对风洞测试的了解,这种气动布局设计的机体风洞这一关怎么也需要两年,现在压缩成两个月,能完成吗?”
黄教授明显没有信心,他只知道科研必须一步一步来,一口吃成胖子在这条路上是行不通的。
在他看来,风洞测试数据如果这么压缩的话,除非是改良,在原有已经成型的机体上做微调,那样,这个时间或许能完成。。。
陈北纵微微一笑,回了一句事在人为后也没有多说什么,他这么自信当然有他自己的办法。
那无人机的机翼结构件,增升鸭翼,操纵面的气动力设计本来就被他徒手推算到了极致。
不但如此,他甚至关联到无人机的重量平衡,诸如空机重量,满载重量,正常起飞重量,极限状态重量,强度设计重量等等数据都被他集成到一起。
常规的飞行器设计,舰船设计,一般遵循模块化分段处理,设计之初,建造过程都会如此处理。
陈北纵这算反其道而行之,不是他另辟蹊径,而是这些庞大的数据在他脑子里就跟玩一样。
相对机体,陈北纵觉得那个量子主机才是成功的关键,它单靠脑子的算力可没用,它需要设计思路与实验验证不断磨合、验证。。。
进入紧张而有序的研发进程后,陈北纵按图索骥依照陆老留给他的那份文件找到了航空院无人机部门的总工程师。
在他俩的组织下,航空院参与“幽灵计划”的主要负责人还有陈北纵,黄教授进行了第一次远程视频会议。
确定了各系统分工负责人后,“幽灵计划”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