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有争议也是好事,或许这样一来,就会吸引来更多的观众,前来"揭穿我们",怎么样,我这个诸葛武侯传人还是挺有智慧的吧?”
“浩哥,你这分析确实是挺有道理的,等等看吧,再过几天,要是还没什么变化,咱们再换策略。”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贾诩也逐渐熟悉了在新野的生活,他跟几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扩充他们这个团队。
就他们现在这个团队而言,如果要管辖一县之地,人手是足够的,但要管更多的地方,就捉襟见肘了。
另外,如果到时候,整个国家乱起来了,他们所掌控的军队少,能掌控军队的人也少,只有李子维一个人有这个能力。
所以呢,势必要想办法去搜罗人才加入到他们当中去。
在贾诩有意无意的操作下,新野县令周图的名声已经逐渐传遍了整个新野县,而且已经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
听到贾诩的建言之后,几个人都深以为然。
他们之前的计划确实是打算利用时间差,把别人的谋士、武将给抢回家,但后来在蒯越蒯良两人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时间,除了派人去找了贾诩之外,其他的都被他们忘在了脑后。
幸亏现在贾诩及时提醒了他们,要不然就耽误大事了。
几人和贾诩进行了详细的商讨,对于下一步的“人才引进”工作,进行了部署。
按照计划,贾诩将前往颍川等地拜访名士,以兴建新野书院的名义,邀请他们来新野就职。
发展教育是几人一直以来的目标之一,现在因为人才的原因将计划前提。
根据计划,新野将在未来新建一所多个学科并行的学院,这个学校也将是他们未来事业起步所需要的人才基地。
他们原本的打算是要在这个学院当中,将农学、算学、医学、工学、兵法等等科目列为重点建设科目,但现在贾诩在场,他们又将文学列为了重中之重。
这里的文学包括了《诗》、《书》、《礼》、《乐》、《春秋》、《周易》等等。
对于几人所提出的学院科目,贾诩倒是觉得,很有必要,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地方想要发展起来,确实需要多个领域的人才。
不过,他觉得农学和工学之类的完全没必要,在他的观念当中,这两个领域的人完全可以从外面招募就行。
然后,几人就跟他科普了下真正的农学和工学,贾诩听完之后,惊为天人。
贾诩一直以为自己足够高看他们了,但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
十天后,张财主受陆府所托,举办了一场琉璃品鉴会,说是品鉴其实主要是为了销售。
还没把榨油工艺研究透彻的诸葛浩,被迫研究起了玻璃,哦不,是琉璃的烧制。
没办法,为了筹集学院的建造资金,只能把主意打到富人身上。
他们先是在直播间里搜集到了大量关于玻璃烧制的办法,然后进行了归纳总结之后,就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
作为烧制玻璃的“总工程师”,诸葛浩更是没日没夜地扑在了临时建起来的玻璃工坊里。
也幸亏玻璃的原料是沙子,投入并不算大,至于那些化学试剂也都是诸葛浩自己提炼的,唯一不明确的就是配比了,所以只能一点一点地试验。
就连周图这个县令都把活交给了县丞贾诩手上,一门心思扑在了这个工坊里。
除了李子维因为要训练新兵走不开,其他几人都轮流守在了诸葛浩的身边,成了他的实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