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改变当下的决定,了解节点之后的改变。
频率、相位和幅度,在她的数学模型中都对意识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尝试。
比如猜想一,“似曾相识的场景”,是意识的一次干涉波峰。
猜想二,“突然恍惚,无意识的瞬间”的维持时间,是频率的正整数倍。
……
这种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人深究的微不足道的瞬间,都成为了她探索水波的重要线索。
当不断的尝试和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之后。
一个相对成熟的意识框架成型。
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决定提前到1955年9月18日之前。
把所有的计划、打算、安排、梦想、准备……全部终止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
从而让节点之后的意识去除掉所有的干扰。
然后根据数月以来的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最后的推演。
最终形成一个关于意识的水波函数。
叶知寒不知道这个工程量有多大,也不知道在进行关于生命的推算时,她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这是一个把意识进行剖析的过程,把自己的精彩蜿蜒的人生剥皮、抛光、捋直的过程。
是一个相当于自杀的过程。
叶知寒很难评判陆婉的这个波函数的意义。
这是一个用数学去窥探世界本质的过程。
更恐怖的是,她成功了。
在她的推演中,给叶知寒提出了一个更加前沿、激进的物理结论——
【组成这个世界基本物质,或许不是波,不是粒子,也不是场,而可能是弦。】
【这是水波公式推演过程中,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的猜想,我不清楚这个猜想是否准确,也不清楚这个猜想如果准确,会对华夏的物理发展有什么影响。】
【但如果能够对你有一丝一毫的帮助,也都心满意足了。】
看完日记所有内容之后的叶知寒,心中有种难以形容的复杂。
他担忧于陆婉现在的情况。
也诧异于陆婉对于水波的探索。
更震惊于她对基本物质的猜想。
陆婉只是个数学家,所以她无法理解如果她的弦论成立,会对物理界造成怎样的影响。
因为基本物质弦论如果准确,改变的不仅仅是物理界,而是整个人类的科技文明。
如果说对于水波的猜测,有助于华夏打造出更强更高的意识形态。
那对于弦论的猜想,则有助于华夏的科技自此实现蜕变,令华夏文明产生质的飞跃。
在陆婉看来,她只是完成了一个复杂的数学推导。
可对叶知寒来说,那个支撑着他两世科研的现代物理学大厦,在此刻摇摇欲坠。
人类的文明发展,依托于工业生产力发展,工业生产力发展依托于物理发展。
而物理的发展,依托于认知。
也就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自成体系的认知。
经典物理学大厦的建立,以人类可观物质为基础,为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随着进入二十世纪,近代物理学大厦的逐渐成型,让人类的认知进入了微观与宇宙世界。
尽管近代物理学刚刚起步,还没有真正开始展现自己真正的威力。
但即便如此,人类依旧制造出了足以震慑全球的原子弹与氢弹。
所以,很难想像,如果陆婉的“弦论”猜想成立,对人类文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