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任同志从书案上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这段时间,他很喜欢看史书。
对战国、三国和明初那段历史尤为感兴趣、
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从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他看来对于国内和国外局势的处理都有一定的帮助。
远交近攻,合纵连横……
无论是华夏的解放,还是当下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中谋生。
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是弱国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
而团结是动态的团结。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对于不同的历史使命,合作的对象也不尽相同。
大国政治的复杂程度,不亚于最前沿的物理难题。
他一边翻看着史书。
一边思索着华夏下一步的布局。
华夏没有人可以模仿,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在他看来是一条必须要走的道路。
不仅仅是为了把火苗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足以吓走猛兽的熊熊大火。
更重要的是这些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坐拥着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矿产、粮食、能源。
落后的工业,迫使他们不得已翻倍甚至多倍的资源去交换丑国、沙苏的产品。
导致的结果就是怎么也摆脱不了落后的帽子。
华夏不模仿西方国家的短期掠夺,更注重长期合作。
同时,也要尽可能的避免华沙同盟友好条约的局限。
华夏和沙苏必将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就是彼此利益之间的不均等,当沙苏付出的成本得不到预期的回报,或者沙苏援助的代价突破了华夏的底线,那合作就注定不长久。
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力的悬殊导致的合作不畅。
华夏希望得到的是花出一块钱,就得到一块钱甚至两块钱的东西,
而沙苏希望的则是一块钱的东西,能得到两块钱的收益。
凭心而论,不能因为自己的立场就说华夏对而沙苏错。
彼此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都没有错,都是为国谋利。
但沙苏认为可以通过实力差距来进行溢价,这与华夏寻求帮助的初衷大相径庭。
明白了这个逻辑之后。
对于第三世界的同盟合作,子任同志就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方针——合作总是比单打独斗的强,但合作不是亏本的买卖,也不该是牟利的手段,眼界要高一些,应该是从合作中受益,而不是从交易中受益。
子任同志思虑了许久,随后拿起钢笔,简单的给参事院写了一个批示。
即日起向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借粮外交。
当然,中文词语的重点,往往在最后两个字上。
第三世界的这些穷哥们自己都已经揭不开锅了,就算凑凑拿出来,对华夏五万万人口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多此一举去致电,无非是探探口风。
希望通过这次联系,可以初步的对他们进行筛选。
这样,在中南半岛纷争结束之后,可以有目标的进行合作和有区分的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