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可能的没有遗漏,黄达儒又把剧本正文翻回了第一页,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看。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从一群市井人物入手,再从家庭层面逐渐上升到了社会层面,进而向社会抛出一个问题:
【当法律与道德对立时,是逐利还是救命?】
男主角程勇就是面临了这种选择的一个普通市井人物,他迫于生计,误入了“歧途”。
剧本里的程勇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神油”保健品贩卖商,在经营上可谓是相当的惨淡。
有一个儿子,但他要和妻子争夺儿子的抚养权。
在剧本的前期,程勇把利益看得很重,在偶然和慢粒白血病的患者吕受益接触后。
相比较原研进口的格列宁,程勇得知阿三家的“格列宁”仿制药价格很便宜,这里面存在着商机。
一开始因为觉得这是违法生意,他拒绝了吕受益的委托。
但现实最终击垮了程勇,他非常的需要钱。
这会程勇的心声还是“我不要当救世主,我要赚钱。”
看到这里黄达儒眉头有些紧皱,因为剧本里程勇的做法,就是在国内贩卖阿三家的仿制药,这在国内就是违法的行为。
而且他的做法是带着盈利目的,那就是“罪加一等”。
但黄达儒不会觉得赵宇是个这么肤浅的编剧,后面的剧情肯定是会有反转。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是个相当沉重的题材。
因为癌症的患者,在没钱买药的情况下,只有怎么“死”这一个选择。
如果代入的是患者,那这部电影跟“治愈”就是八竿子打不着。
电影里那句从假药贩子之口说出的经典台词:【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这句话,深深的扎入到了黄达儒的内心。
剧本的后半段,程勇受到了癌症患者的影响,他的想法也发生了转变。
从最初不怎么想管这些患病的病人,到他直接出手帮助这些病人。
体现的都是一个普通人物不断在内心里跟自己对话,说服自己,然后与身边的人心心相惜。
从程勇的成长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如何用他朴实的行为,成为了一个近乎“圣人”的形象存在。
程勇的人物形象不断地蜕变,最终蜕变成了患者口中的“药神”。
黄达儒合上剧本的时候,眼角不经意间凝聚起了一颗泪珠。
以他自身的专业素养,他觉得《我不是药神》在剧本的风格上,给观众的可能会有不少笑笑哭哭的画面。
可能这就是赵宇把这部电影定义为“搞笑”的根源所在,但黄达儒是真的笑不出来。
因为这些画面,给他的感觉就像是沉重的氛围里突然给自己讲一个冷笑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