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愈发的热了,岑雨初和潘国良走到村口刚好赶碰上了拉牛车的李大爷。
今早刚拉了村里的知青去县里,赶上这个时间刚好第一批人能往回赶,所以踩着点赶往县里。
“四娃子和恁嫂子咋没和潘家丫头一块儿去啊?我看她一早和那些个知青娃儿一路去了。”
潘国良回话都没经过大脑,直接蹦出来一句:
“俺和嫂子可不够格,哪敢高攀人家一路走啊!”
岑雨初看了潘国良一眼,示意他不要多言。然后说道:
“李大爷,我们是吃了午饭才临时决定去的县里逛逛,所以没和媛媛一起。
再有,妈看我在家待的太久,让国良带我出来走走。”
老李头看了岑雨初一眼,说了一句:
“你这娃儿不错,像韩老弟,是个好的。”
“您过奖了。”
韩父虽然下放,但在村里的人缘还是很不错的。
原主其实很少出门,所以大家对她了解的也不多。只觉得她性格内敛不爱与人打交道,这也刚好方便了岑雨初。
仔细想想,原主干过的最惹人注目的一件事就是同郭家媳妇儿打架。
好在郭家媳妇儿在村里的风评不怎么样,再加上潘家的维护,最终没有对原主的名声造成太大影响。
下了车以后岑雨初照常给李大爷付了四分钱,又塞了两块薄荷糖给他。希望傍晚如果他们没赶回来,麻烦他多等一会儿,不会耽误太久。
待走后,潘国良跟嫂子小声嘀咕道:
“嫂子付钱就行了,干嘛还给他糖,要不他每次也得等那帮知青。”
“他们是他们,我们做了是我们的事。李大爷肯等人是看在大家都在一个村子生活的情分上,如果不等也无可厚非。
永远不要把别人的情分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做人的分寸感。”
潘国良听得一头雾水。但一想到嫂子平时给他讲题头头是道,回回作业本都是对钩,所以嫂子说的肯定是对的,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不要在外人面前说自家人的不是。一家人有什么问题关起门来解决,何必惹得让外人看笑话!”
“哦,知道了。”
潘家除了潘大娘,就属潘国良同她关系最好,她也愿意多说几句,若是换做其他人,她不会多这个嘴。
不知不觉,她在潘家的影响下多了几分烟火气,但也只限于此了。
严格来讲,她与潘国勋还不算夫妻,两人没有感情基础。等高考恢复了她总归要离开的,所以不想带走太多牵挂和不舍。
“嫂子,咱们去供销社看看吧!早点过来就好了,好多东西都卖完了。嫂子,俺去那边瞧瞧啊!”
“好。”
岑雨初一来到供销社就立刻吸引了周围的目光,因为她的样貌实在太惹人注目。她本人倒是不在意从四面八方投来的视线,自顾自看着,想着买点布料做件夏天穿的薄衫。
供销社的工作人员看着眼前这个极漂亮的女人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旧衣服,一看就知道是个穷酸的,所以也未曾理会。
“你好,请问这块布料怎么卖?”
岑雨初指着一款蓝色薄棉布料问道。
工作人员就像没听到一样,未作声。
“请问这款布怎么卖?”
岑雨初提高了音量,声音清亮婉转,引得周围频频往这边看。
工作人员这才不耐烦地回了一句:
“一块三毛七三尺,一尺布票。”
聂倩茹是来这边探望哥哥的,本打算来供销社买点东西给哥哥带过去,然后便看到一个长得极其漂亮的姐姐被供销社员工为难。
岑雨初一进门她就注意到了,她向来眼高于顶,合眼缘的人少之又少,今天难得碰见一个当然又拔刀相助了。
只见她指着里面一款最贵的布料,用着比工作人员还颐指气使的语气说道:
“哎,这个怎么卖?”
工作人员看着聂倩茹一身高档货,别说在这个小县城,就连省城也是少之又少。随即换了一副嘴脸:
“这位同志是想要这款吗?你可真识货,这款是刚才省城进来的货,时下最流行的款。”
聂倩茹白了她一眼,不屑地说道:
“省城淘汰了快两年的货被你夸成这个样子,看来你的工作能力也不怎么样嘛,连自己卖的货都不了解,就你这样还在供销社工作!”
工作人员被噎得脸色通红,又觉得这是个自己得罪不起的主,又耐心说道:
“要不你再看看别的?”
“这款蓝色的,做件衬衫,多少布料,多少钱?多少票?”
聂倩茹指着刚才岑雨初问的那匹布说道。
工作人员老老实实地答道:“137元三尺,一件衬衫大约7尺到7尺五寸布,再加两尺布票。”
这是最普通,颜色也是最常见的一棉布料了,眼前这个时尚的女娃子总不能看上这种土不拉几的布吧!